培训效果的评估
情景导入
A、B 两位培训师同时进入一家培训机构任职,两人的业务能力相差无几,刚入职时,B 的名气还要更大一些,常被学员称为“专家”,然而半年后,A 已经成为机构内的金牌讲师,而B 却仍旧籍籍无名,做着培训助理的工作。B 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的水平要高于A,为什么A能晋升为金牌讲师呢?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B 偷偷进入A 的课堂里试听,他惊讶地发现,A 的业务水平竟在半年内提升了不少,无论吐字发音、节奏把控还是控制现场,都游刃有余,与半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连他这个有心“挑刺”的同事都挑不出半点毛病。B 满心不解,仍想不通其中缘由,大家的课程内容都差不多,课前准备也遵循同样的流程,A 是如何在半年内脱胎换骨的呢?
课程结束后,B 终于找到了“猫腻”。按照他上课的流程,下课后除了给个别学员解答疑问,就没有其他的工作了。但A 在下课后却向学员发放了评估问卷,让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打分,并指出讲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看着那张薄薄的问卷,B 随即释然,心悦诚服。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性。A 并没有像B 一样只关注课上内容,满足于“专家”“名师”等称谓而忽视课程效果,而是放低姿态,秉承着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对每节课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估,听取学员给出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培训的满意度是衡量课堂效果的重要标准,而且通常与培训的课酬挂钩。对培训师来说,培训就是上课,培训师的目标就是把课程上好,完成既定的授课目标。但对于培训主管与咨询机构的负责人来说,组织一场培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要准备场地、做好宣传工作外,还要协调培训师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商谈课酬。毕竟培训是商业行为,培训机构与企业(或学员)是合同关系,而培训满意度即合同双方对于合同履行的满意程度,因此,培训师必须认识到培训评估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正确的模式对课堂效果进行量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