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结构

第十三章 课程的结构

情景导入

甲乙二人驱车行驶在荒野中,距离目的地还有200 公里时,两辆汽车同时出现故障,踩下油门只会发出“轰隆”的声响,四个轮子纹丝不动。由于位置偏僻,救援队过来至少要两个小时,一想要在炎炎烈日下停留这么久,不懂汽车维修的乙当即慌了神,围着汽车来回打转,又是咒骂又是跳脚,情绪几近崩溃。

而甲在出行前特意研究过汽车的构造,问题出现后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屏气凝神,仔细聆听车内异响,没过多久便找到了问题所在,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问题。乙连忙向甲求助,可两辆汽车的结构不同,甲有心帮忙却无从下手,只得先行离开。

看着甲远去的背影,想必乙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悔恨,如果临走前做好准备,也不会落得现在的局面。单纯看这个故事,或许与培训工作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如果将荒野换成课堂,汽车行驶换成培训授课,距离目的地200 公里换成距离下课20 分钟,故事就变成了甲乙两位培训师处理课堂事故的经历。乙遇到问题后无法解决,只能勉强维持局面,等待课程结束,甲则气定神闲沉着应对,将问题巧妙化解。

甲之所以能顺利解决问题,并不是因为能力突出,而是他事先了解掌握了课程的结构,如庖丁解牛了然于胸。而乙遭遇窘境的原因也并非能力不足,只是因为他对于课程结构不够了解,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各位想成为故事中的甲还是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