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张闻天对文化论争的总结

三、毛泽东、张闻天对文化论争的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论争作了科学的总结。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谈及文化问题时,他指出,文化论争的性质在五四运动前后是不同的,“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

毛泽东批判了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提出了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外国文化,他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绝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关于对待中国古代文化,他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50]后来,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也强调对外来文化、中国古代文化都不能采取一概排斥或盲目搬用的态度,否定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论。

毛泽东把中华民族新文化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强调了民族形式与民主、科学内容的统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从文化角度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同年,张闻天在《中国文化》第2期发表了《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一文,对“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内容与性质”、“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与旧文化”、“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与外国文化”等问题作了阐述。在谈到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关系时,他指出新文化要彻底否定“买办性的封建主义的文化”,但要从旧文化的仓库中发掘出“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素”,加以接受、改造和发展,这叫“批判的接受旧文化”。在谈到新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时,他指出“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一切优良成果,不论是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哲学的、文艺的”,“绝不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本位文化’论者那样,只吸收外国的自然科学,来发展中国的物质文明”;但这种“吸收”,绝不是完全抄袭外国文化的所谓“全盘西化”,外国文化中的反动文化(如主张侵略,反对民族解放,主张独裁与法西斯主义,反对民主与自由,主张宗教迷信,反对科学真理,拥护压迫剥削,反对大众,反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应坚决排斥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回答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处理新旧、中外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批判了复古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全盘西化”论者的错误主张,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