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建设

四、毛泽东的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成熟时期。毛泽东极为重视历史学,把学习历史尤其是研究本民族的历史看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并就中国历史的某些问题作了阐述。

关于历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抗战初期,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就要求全党“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强调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不能没有历史知识。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5]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把“不注重研究历史”与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并列为3种“极坏的作风”,要求加强历史特别近百年史的研究。中共中央还作出决定,号召共产党员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对每一个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的结论来。

关于研究历史的方法,毛泽东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新研究历史,把被剥削阶级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他在《实践论》中指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6]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屡有阐述,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有反作用的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等。毛泽东又强调研究历史必须从实际出发,尽量搜集和占有详细的材料,根据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在中国古代史领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大家庭;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和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中国经过了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以后,也经过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而这种起义和战争终归失败,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这些观点,对此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近代史方面,毛泽东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历着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7];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毛泽东上述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有关论述,为日后的中国近代史框架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中共党史方面,毛泽东提出中共党史有两大基本特点:一个是它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一个是武装斗争。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基本经验。毛泽东对民主革命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评论,对同资产阶级两次合作、两次破裂的总结等都成为了经典性论述。

总之,毛泽东有关历史的论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沿着正确方向迅速发展,起了推动和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此期也有了新的进展。吕振羽于1942年出版《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一书,批判了秋泽修二的中国社会具有“亚细亚的停滞性”等反动历史观,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奴隶制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文化思想上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述。翦伯赞于1938年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一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客观历史实际和历史研究的实际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辩证性。指出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是“主观创造作用”与“客观发展的规律”的辩证发展,人民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作用,但不应抹杀、贬低个人。在阐述了历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之后,他指出必须依据历史的关联性认识历史,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必须看看中国以外的世界;提出历史研究既要以一般法则为前提,又不能把特殊性摒除,如历史上各民族都经历过奴隶制,但希腊、罗马而外的奴隶制与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就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表作。此后,他又写了《论司马迁的历史学》、《论刘知几的历史学》、《略论中国文献上的史料》等文。华岗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了《历史为什么是科学和怎样变成科学》、《研究中国历史的锁钥》、《怎样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方法》、《论中国历史翻案问题》等文,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尤其是史学方法的探讨作出了贡献。此外,侯外庐的《社会史导论》,吴玉章的《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和吴泽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上有影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