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新道德的内容

一、资产阶级新道德的内容

民国时期兴起的资产阶级新道德,按当时人的说法,即“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也就是“适合于此日生活习惯最平正之法则”的新道德。它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1.思想自由人格独立 新派人士指出,思想不自由,人的行为就会动辄受缚;个人人格不独立,其人生就无快乐可言。“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创新生活,涤新道德,求为二十世纪之新国民,则必自实行其思想革命始。除昔日保守盲从之习惯,而砺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12]。个人只需要服从真理,至于荒谬的“名分”、“伪道德”、不良专制的法令制度,都可以唾弃和破坏。陈独秀指出:“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动摇;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两者比较起来,人格的独立更为重要,因为如“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2.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陈独秀认为,社会的文明幸福是个人造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满足正当的欲望是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所以努力创造幸福的个人主义是应当肯定的。在胡适看来,个人主义的道德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假的个人主义”,就是“发达个人之利己心”,把个人幸福和快乐看得至高无上的为我主义(Egoism)。其性质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利益”[13]。第二种是真的个人主义,也即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其特征“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14]。第三种是“独善的个人主义”,其性质是对现实社会不满意,却又无可奈何,只想跳出现实社会去寻找一种出世的理想生活。

3.以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 在民国进步人士看来,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爱护,互相扶助,利则共享,祸则分受,排己我之私,行泛爱之实,以求得人类全体之最大幸福为目的”,就是人道主义。它的主要内容是平等与博爱,“平等者,视人类全体同等而无差别者也。博爱者,即实行利他之实,墨子所谓兼而爱之,兼而利之者也”。平等与博爱是密不可分的,人必须先有平等的观念,而后才会有博爱的行为;有了博爱的行为,才能确保平等的观念,二者互为因果。陈独秀非常赞赏人道主义中的“平等的博爱精神”,并主张把这种精神培养在中国人的血里,将国人从冷酷、黑暗、污浊的精神状态中解救出来。

4.求实精神 这是与旧道德中的虚伪相对立,而与新文化中的科学相一致的。蔡元培指出,“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陈独秀认为,“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现实社会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应屏弃虚伪的道德,树立求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