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观念的更新

三、婚姻家庭观念的更新

资本主义新伦理对中国家庭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广大妇女对夫妻平等的追求上,她们坚决反对一夫多妻和丈夫纳妾。“男子纳妾宿娼,实为藐视女子之人格”[22],“多妻制度,实能使人群堕落”,认为“现在的社会,一夫一妻制最为合理”[23]。

其次,它表现在对父母与孩子人格、地位于等的强调上。新派人士指出,重长轻幼、重男轻女都是封建宗法观念在作怪,是旧思想的产物,是不合理的,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彼此应以“爱”来维系。

新道德对青年的婚姻观也有一定影响。他们认为中国传统婚制是不自由的,而现在是民主的时代,“德谟克拉西的时代,是自由平等大昌明的时代,我想现在的婚制,也应该实行解放,使他不自由的变为自由”。

为了具体、生动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引述一份民国时代的有关青年婚姻观的调查材料,并从中抽取三个例子。

调查题目:婚姻问题。调查时间:1928年。

甲(北平人,28岁):(1)还没订婚,不管谁介绍都行,但必须经过我同意。(2)我心目中已有了一位最爱慕的女子,我二人的才貌性情很合适,但她家官瘾太重,而我极端反对政治生活;她家富,我家平常,因此我俩虽然常在一起谈话,但我一直未表达我的爱意。最主要的是我不能肯定她是否爱我。如果她对我感情很重,我便去设法运动她的家长。(3)我的家庭对于我的婚事不加干涉。(4)我如果能同我最爱慕的意中人结婚,我自然应该听她的命令,另组小家庭也可,与父母同居也可。如果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婚而娶了别的女人,那么婚后妻子住娘家,我住我家。(5)结婚后我对于妻子不加拘束。她仍可在社会上服务,仍可交结男女朋友,种种行动可以与没有结婚前一样。

乙(江西人,37岁):(1)我已结婚17年了,是父母之命,婚前并未与她见过面。最初几年感情还不错,现在她脾气日增,隔几日便要吵骂一番,我初是忍让,后来只得起而反抗。我觉得中国婚姻制度亟须改良,否则冤家聚头,有何安慰可言?只增人生之痛苦耳。(2)我对于婚姻制度主张婚姻自主,但须略得父母同意。先由亲友介绍见面交谈,再通书信,经过此种朋友时期半年或一年,然后订立婚约。订约后如一方有充分理由,可经法院裁决解除婚约。男方不要嫁妆,女方不要聘礼。双方因重大问题,或性情不和,经调解无效后可以上诉法院离婚,但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夫妻,只能分居不能离婚。应实行一夫一妻,如无子女,可纳一妾。(3)我的择偶标准:女方须身体健康,不一定很漂亮;性情须温和大方稳重,略有治家常识。(4)对于独身主义,我实在是极端赞成。但此种主义实行起来不易,大家只有节制生育,少要几个孩子,大概可以减少点痛苦。

丙(江苏人,22岁):(1)婚姻可以由我自己决定,我想先探听她的学问品貌,再托亲友介绍,经过交往互相合意后,再商之父母。(2)她的品貌要端庄,性情要温和,年龄比我小几岁,身体要强健可不要胖,学问有中学程度,最好信仰儒教。(3)我想在二十五六岁结婚,婚后与妻子另组家庭,以免姑嫂间不和,使父母生气。婚后希望她在社会上服务。(4)对于离婚,我很赞成。夫妇情投意合,当然不必离婚;若是不和睦,整天不是相骂,就是相打,你视我为眼中钉,我视你为肉中刺,夫妻变成仇敌,那还不如离婚的好。(5)我不同意的婚姻,即使是父母强逼也不行,要知婚事好坏,一生悲乐存之。[24]

从上述调查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格独立、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新道德对世人婚姻观念的影响,婚姻自主、离婚自由、夫妻平等已成为青年人的共识。但新道德对每个人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它随着人们年龄、生活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其结果是多数青年的婚姻观是新旧并存,只是以新为主罢了。

自由恋爱是青年婚姻观变迁后的直接产物。在民国城市地区,自由恋爱越来越普及。此风一起,马上就有指导怎样谈恋爱的书籍问世。《恋爱尺牍》一书还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恋爱尺牍》是男女社交之指导员,是未婚夫妻之恩爱物。本书所选各书颇为缠绵悱恻、恳挚动人之词可供读者之模仿,大有意想不到之妙言妙语……凡初入情场者不数函即可得到热烈之情爱。欲求婚难以启齿又恐有书不达意者,读此书后可得到对方之慨允。综之本书之旨,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祝世间好男女广结良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