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上的初步运用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也把唯物史观介绍到了中国。1919—1920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史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等文,系统地介绍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他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两个要点:一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指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这是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等精神上的构造是表面构造;精神上的构造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表面构造视基础构造为转移。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指出“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组织非至崩坏不可,这就是社会革命。他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又阐述了道德、风尚、习惯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动而变动,所以没有永恒的道德价值。
蔡和森在1924年出版了《社会进化史》,此书依据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分3篇叙述了“家族之起源与进化”、“财产之起源与进化”、“国家之起源与进化”,外加绪论“有史以前人类演进之程序”,说明一夫一妻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李达于1921年翻译出版了芬兰郭泰的《唯物史观解说》是当时国内宣传唯物史观的畅销书。他在1926年出版的《现代社会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已经历了4种社会形态,现正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
20世纪20年代中前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创时期。在这一时期,李大钊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改造中国传统史学,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1920年至1926年期间,他写成《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史学与哲学》、《研究历史的任务》、《圣西门的历史观》、《孔道西的历史观》、《今与古》、《演化与进步》、《时》等大量史论文章。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出版的《史学要论》一书,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专著。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根据唯物史观解释了以下6个问题:(1)什么是历史。指出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不是陈编故纸,不是僵石枯骨,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过去遗传下来的卷帙册籍,只能说是历史的材料,是人类生活行程的部分缩影,不是“活的历史的本体”。(2)什么是历史学。指出“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的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3)历史学的系统。指出广义的历史学分二大部分:一是记述历史;二是历史理论。记述历史又可分个人史(即传记)、氏族史、社团史、国民史、民族史、人类史6个部分,历史理论也相应分为6个部分。史学家还以特殊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就有了政治史、法律史、道德史、经济史等。他还说明了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历史理论与历史研究法的区别及联系。(4)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指出唯物史观“以物质的生产关系为社会构造的基础,决定一切社会构造的上层”,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历史研究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发现因果律,这样,就把历史研究提到了科学的地位,并使“历史学在科学上得有相当的位置”。(5)史学与其他相关学问的关系。着重阐述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6)现代史学的研究与对人生态度的影响。指出现代史学应教育人民具有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应启悟人们一种奋往向前、奋勇冒险的人生观;要使人民觉悟到自身力量的伟大,“知道过去的历史,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共同造出来的,现在乃至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李大钊对构筑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李大钊还开始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观察中国历史问题。他的《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就是这方面的作品。他结合地下发掘和古代传说重新审视古史,指出我国原始社会经过畜牧业经济到农业经济阶段,还经过“女权”即母系社会的阶段。他指出:“孔子的学说所以能支配中国人心有两千余年的缘故,不是他的学说本身具有绝大的权威,永久不变的真理,配作中国人的‘万世师表’,因他是适应中国两千余年来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因他是中国大家族制度上的表层构造,因为经济上有他的基础。”[4]近代因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我国原有的农业经济发生动摇,大家族制度崩颓粉碎了,孔子主义也不能不崩颓粉碎了。这种解释是深刻的,显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党史、工农运动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等新课题。李大钊在《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一文中,提出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众反抗帝国主义民族革命史”。他还在《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自太平天国以来,总是浩浩荡荡的向前涌进,并没有一刹那间的停止”。恽代英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简史》也是这方面的著作。工农运动史方面有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彭湃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等著作。党史方面有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等著作。
初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是粗线条的、不成熟的,但代表着现代史学发展的进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