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教育的目标与措施
(一)为解放战争服务的教育
抗战胜利后,特别是内战爆发后,解放区的教育任务就是根据新的革命需要,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1946年9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关于改造学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指出:“我们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应是进一步肃清敌伪奴化教育和蒋介石封建法西斯教育的遗毒和影响,建立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使教育服务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斗争,服务于东北人民的和平民主建设事业。”1947年8月,东北解放区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是反对美蒋及其支柱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教育工作的任务,是争取和培养大批知识分子,来为战争与建设服务;其次是广泛地发展群众教育。
抗战胜利初期的解放区的干部教育仍是解放区教育的核心。它主要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和后备干部学校。前者主要是提高在职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后者主要是培养新干部。解放战争初期干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使他们树立与工农兵相结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其成为甘心当人民勤务员的干部。此时期各解放区开办的干部学校主要有:
华北联合大学,它最早创建于抗战时期的冀中根据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张家口复校,成仿吾任校长。设立政治学院、文艺学院、教育学院和外语学院,共11个系。它的培养目标是:争取、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引导他们为人民服务,把他们培养成既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有为人民服务专长的革命干部。因此,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有:开政治课、作专题报告、进行时事讨论、开展社会活动、参加土地改革和生产劳动。1948年,它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
东北军政大学,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东北知识青年肃清敌伪奴化教育影响,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总校在齐齐哈尔,并设有东满、北满、西满、南满4个分校和3个教导团。它的教育方针仍是抗战时期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此外,在华北解放区、晋察冀边区还有白求恩医大、军区军政干部学校、铁路学院、边区工专、农专等。晋冀鲁豫解放区有军政大学、新华大学。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为校长,有教职员3000多人。在华东解放区,山东有山东大学,苏北有苏中公学、华中公学、苏北建设学院等。在西北解放区,有西北医专、西北军区大学等。
这一时期的群众教育,主要是成年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群众教育主要是以配合自卫战争与土地改革而进行的政治教育为主。具体内容包括:揭露蒋介石卖国和美帝国主义侵略;宣传“耕者有其田”,结合土地改革向农民进行翻身教育;进行防奸防特教育。
(二)为迎接全国解放而进行的教育改革
1948年秋,各解放区基本上转入了反攻,取得战争胜利的局势已基本确定。新的形式要求在解放区的教育方面,既要考虑到解放战争发展中对各种干部的迫切需要,也要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经济恢复和建设所需要的干部。于是学校教育正规化提到了日程上来。这首先涉及中等学校,因为它既直接担负着大量培养一般建设干部的任务,又担负着为高等学校提供学生来源的重任。
1948年8月12日到8月3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第三次教育会议,8月20日到9月5日,华北解放区召开中等教育会议,9月3日到9月21日,山东也召开第三次全省教育会议,都重点讨论了中等教育的正规化问题。会议都认为,正规化的关键是中学的正规化,应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重文化课比重;二是建立正规的教育制度。
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会议确定:中小学学制暂仍沿旧制,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高中各3年,高中为适应建设的需要实行分科制;师范学校4年,培养完小教员,简易师范2年,培养初小教员;为解决当前急需,设各种短期训练班,用速成办法训练各种干部。
华北解放区中等教育会议,认为中学教育的性质是普通教育,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及科学知识的人才。规定培养大量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是当前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求减少学生的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加强课堂教学。中学除了实行“三三制”外,为适应需要,办一年制中学速成班和师范班。在教学计划上,确定文化课占90%,政治课占10%。
1949年6月,华北解放区在北平召开教育会议,专门研究小学教育正规化问题,制定了《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基础教育,应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以读写算及社会、自然、卫生等基本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其生活知能,并打下升学的基础;注意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小学学制仍暂行“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
解放区高等学校的调整工作首先是从东北解放区开始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改变短期训练班性质,向正规化方向发展。1948年8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布了《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主要从6个方面展开:(1)新建与调整的旧有高等学校,主要有:东北大学、东北行政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医大、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沈阳农学院、哈尔滨外专、哈尔滨农学院。(2)建立正规制度,工、农、医科4年毕业,文科与艺术2~3年毕业,专修科2年毕业,本科及专修科学生入学资格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改原来的供给制为助学金制。(3)改进教学规定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占10%~15%,俄语为必修课,每周4小时。专业课各校自定。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4)提高教师水平。(5)充实图书仪器设备。(6)加强领导,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直接领导高等学校。
解放战争后期,各解放区以大、中、小学教育正规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是适应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为准备新中国的大规模建设而进行的。不仅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提高、发展了解放区的教育事业,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经验,从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