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文学革命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
由于历史和倡导者自身的限制,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存在着相当的缺陷,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在文坛盛极一时并发生重大影响的是鸳鸯蝴蝶派文学,它是现代通俗文学的开端。鸳鸯蝴蝶派文学善写才子佳人之类的言情小说,重视文学的消遣娱乐作用,一味强调“消闲”、“游戏”和“快活”。早期的鸳鸯蝴蝶派作家有徐枕亚、李定夷、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陈蝶先(天虚我生)等,其代表作品则是徐枕亚的《玉梨魂》,它被称之为“言情鼻祖”。在五四运动之前,鸳鸯蝴蝶派文学几乎成为文学的正宗,独占文坛,征服了大部分读者。五四以后,在新文学阵营的猛烈抨击下,鸳鸯蝴蝶派文学一度受挫。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它又再度活跃,其代表就是张恨水(1895—1967)的《啼笑姻缘》。到20世纪30年代,又产生了秦瘦鸥的《秋海棠》。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的缺陷,在留学于日本和西方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得到了弥补。他们开始建构新的文学观念,并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绩使中国文学获得了新的审美意识、新的文体形式和文学语言,从思维方式到表达方式,从具体作品到总体风貌,都脱胎换骨,重立纪元。鲁迅、胡适、郭沫若、欧阳予倩、闻一多、徐志摩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批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