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脾虚湿困证
【表 现】 溃疡数目少,1~2个,面积较大,多在3毫米以上,溃疡周围水肿高起,疮色暗红或淡红,基底色成灰白发暗,愈合缓慢,口淡乏味,常伴有头沉头重,口黏不渴,食欲缺乏,胃脘满闷,便溏腹泻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舌苔白滑腻,脉沉缓或细。
【治 法】 益气健脾,祛湿。
【处 方1】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山药15克
炒扁豆15克 莲子肉10克 炙甘草6克 砂仁(后下)6克
薏苡仁30克 桔梗9克 浙贝母10克 车前子(包煎)20克
【方 解】 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配伍山药、莲子肉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炒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浙贝母以清热化痰、散结解毒;车前子以清热祛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加 减】 ①湿邪日久化热,舌苔黄腻者,加蒲公英15 克,金钱草30 克。②大便溏泻明显者,加防风10克,炒神曲20克,炒芡实20克。③头蒙乏力者,加石菖蒲10克,佩兰10克。
【处 方2】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陈皮9克 法半夏9克 砂仁(后下)6克 木香6克
炒苍术12克 厚朴10克 生姜15克
【方 解】 方中四君子汤之党参健脾益气,炒白术培中焦脾土,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五脏;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法半夏、炒苍术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加木香、厚朴以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通脾肾之元气,而郁可开;生姜温中降逆止呕。
【加 减】 ①证属湿热者,加黄连6克,黄芩15克。②证属寒湿者,加干姜6克,草豆蔻10克。③湿盛泄泻者,加炒薏苡仁30克,泽泻10克,山药20克。
【处 方3】 藿朴夏苓汤(《医原》)加减。
藿香(后下)20克 厚朴10克 法半夏9克 茯苓20克
杏仁9克 生薏苡仁30克 白豆蔻(后下)6克 泽泻10克
淡豆豉10克 浙贝母10克 金钱草30克 黄芩10克
【方 解】 方中藿香、淡豆豉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藿香、白豆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法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泽泻、生薏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另加金钱草、黄芩、浙贝母以清热祛湿散结。全方用药照顾到了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
【加 减】 ①脘腹胀满者,加大腹皮20克,木香6克,炒槟榔10克。②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10克,柴胡10克,薄荷(后下)3克。③风寒偏重者,加羌活1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
【处方4】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合三仁汤(《景岳全书》)。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炙甘草6克
生薏苡仁30克 白豆蔻(后下)6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淡竹叶15克 厚朴10克 金钱草30克 滑石粉(包煎)20克
【方 解】 方中党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炒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生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另予滑石粉、金钱草、淡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利湿清热之功;法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加 减】 ①头痛甚者,加荆芥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②咳嗽明显者,加桔梗10克,炙紫菀10克,款冬花12克。③若寒热往来者,加青蒿20克,黄芩12克,柴胡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