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肠道湿热证
【表 现】 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 法】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处 方1】 地榆散《太平圣惠方》合槐花散(《普济本事方》)加减。
地榆15克 槐花15克 茜草15克 栀子9克
黄芩12克 黄连12克 茯苓12克 防风10克
麸炒枳壳10克 当归10克
【方 解】 方中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槐花、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防风、枳壳、当归疏风理气活血。诸药合用,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加 减】 ①大便黏滞不爽者,加槟榔10克。②腹痛者,加木香6克,芍药10克,延胡索10克。③便秘者,加大黄(后下)6克。④肛门肿痛甚者,加苦参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⑤胸闷脘胀,苔腻明显者,加半夏9克,苍术15克。
【处 方2】 清脏汤(《万病回春》)加减。
黄连5克 黄芩10克 栀子10克 黄柏10克
当归10克 川芎5克 生地黄15克 白芍10克
地榆10克 槐角10克 阿胶(烊化)10克 侧柏叶10克
【方 解】 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以虚实兼顾,扶正祛邪。本方以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养血和血,地榆、槐角、阿胶、侧柏叶养血凉血止血。
【加 减】 ①腹胀者,加陈皮10克。②便秘者,加火麻仁30克。③热盛口渴者,加天花粉10克。
【处 方3】 脏连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加减。
黄连6克 黄芩10克 地黄15克 赤芍10克
当归10克 槐角20克 槐花15克 荆芥穗10克
地榆炭15克 阿胶(烊化)10克
【方 解】 本方用于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之便血。方中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当归、生地黄、赤芍、槐花、槐角、地榆炭凉血止血,荆芥、阿胶养血止血。
【加 减】 ①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后下)6克。②气滞腹胀者,加枳实10克,木香6克。③腹痛者,加香附10克,元胡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④大便夹有黏液者,加败酱草15克,金银花10克。
【处 方4】 白头翁汤(《伤寒论》)合地榆散(《太平圣惠方》)加减。
白头翁15克 黄柏12克 黄连6克 秦皮12克
地榆炭10克 茜草10克 栀子10克 黄芩10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本方以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臣以黄连、黄柏之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秦皮苦寒性涩,收敛作用强,用以止血;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共为佐药。甘草解毒和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加 减】 ①若发热急骤,利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舌绛,加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金银花10克。②腹痛里急后重较甚者,加木香10 克,槟榔10克,白芍15克。③脓血多者,加赤芍15克,牡丹皮10克,紫珠草30克。④恶寒发热、外有表邪者,加葛根1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