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郁脾虚证

1.肝郁脾虚证

【表 现】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或腹中雷鸣,攻窜作痛,得矢气或便后痛减,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痞满饱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 法】 疏肝健脾,抑木扶土。

【处 方1】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合四逆散(《伤寒论》)加减。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炒白术15克  防风9克

枳壳12克  甘草9克  茯苓15克  陈皮9克

【方 解】 此方偏重于抑肝扶脾,解痉止痛。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防风散风胜湿,散肝舒脾以止泻;白术、茯苓健脾燥湿,陈皮、枳壳理气醒脾、除胀;甘草益气补中,与白芍配合可缓急止痛。

【加 减】 ①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24克,甘草12克。②胸胁脘腹胀痛,加川芎9克,香附10 克。③大便稀溏,加党参15 克,白扁豆12 克,薏苡仁15 克。④腹痛较甚,痛点固定,兼有血瘀,加三七粉(冲服)3克。⑤心烦失眠,加郁金12克,合欢皮30克,龙骨(先煎)30克,牡蛎(先煎)30克。

【处 方2】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20克  薄荷(后下)6克  生姜10克  炙甘草9克

【方 解】 此方偏重于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薄荷助柴胡散肝郁久而生之热;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与白芍配合可缓急止痛。

【加 减】 ①胸胁脘腹胀痛,加香附10克。②大便稀溏甚者,加党参15克,木香10克。③腹痛较甚,兼有血瘀,加元胡10克,川楝子9克。④心烦失眠,加郁金12克,龙骨(先煎)30克,牡蛎(先煎)30克。

【处 方3】 四逆散(《伤寒论》)加味。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枳实15克  防风9克

甘草9克

【方 解】 此方重在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肝郁气滞,脾虚不重者。柴胡升散透邪解郁,升阳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枳实下气破结,以泻肝气之壅滞,调畅中焦运化之气机;防风散风胜湿,散肝舒脾以止泻;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与白芍配合可缓急止痛。

【加 减】 ①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24克,甘草10克。②胸胁脘腹胀痛较甚者,加香附10克,木香10克。③大便稀溏,脾虚甚时,加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

【处 方4】 自拟方。

炒白术15克  防风9克  白芍15克  陈皮9克

醋柴胡10克  枳实12克  茯苓15克  木香10克

炒麦芽15克  黄连3克  甘草9克

【方 解】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防风散风胜湿,散肝舒脾以止泻;陈皮理气醒脾、除胀;枳实泻肝气之壅滞,调畅中焦运化之气机;黄连小量苦寒健胃燥湿;木香化湿行气止痛;甘草益气补中,与白芍配合可缓急止痛。麦芽消食和中,且疏肝。

【加 减】 ①乏力,气短甚时,加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②胸胁脘腹胀痛较甚者,加香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