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痰饮内阻证

5.痰饮内阻证

【表 现】 嗳气,食后胃胀,饮食乏味,大便不畅,恶心或呕吐痰涎,头晕,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 法】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处 方1】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法半夏9克  橘红10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陈皮10克  枳壳15克  枳实15克  枇杷叶12克

砂仁(后下)6克  生姜10克

【方 解】 方中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橘红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生姜降逆化饮;陈皮化痰理气;枳壳、枳实理气消胀;砂仁化湿和胃,枇杷叶和胃降逆。诸药合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加 减】 ①若痰郁化热者,加竹茹10克,黄连6克。②若气滞甚,胀满重者,加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③食后腹胀,嗳腐吞酸者,加莱菔子10克,神曲10克。

【处 方2】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苍术15克  厚朴10克  陈皮12克  甘草6克

砂仁(后下)6克  茯苓15克  枳实15克  法半夏9克

旋覆花(包煎)10克  煅赭石(先煎)20克

【方 解】 方中苍术温燥,燥湿健脾;厚朴辛温,行气消满,兼以祛湿;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兼以化痰;茯苓、甘草健脾利湿;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旋覆花、煅赭石降逆化痰。诸药合用,使痰湿化,气机畅,则嗳气除。

【加 减】 ①若湿郁化热,苔黄腻者,加竹茹10克。②若肠中辘辘有声者,加干姜6克,草豆蔻6克。③若下肢肿胀者,加泽泻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

【处 方3】 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加味。

丁香6克  柿蒂12克  党参15克  干姜6克

陈皮12克  法半夏9克  枳壳12克  厚朴9克

苍术15克

【方 解】 方中丁香辛温,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柿蒂苦平,降气止嗳气;干姜辛温,温胃化饮;党参、茯苓健脾利湿;陈皮、法半夏理气化痰;枳壳、厚朴行气宽中;苍术燥湿健脾。诸药合用,温中健脾,理气降逆,化痰散饮。

【加 减】 ①乏力、气短者,加黄芪15克,白术10克。②头晕、目眩者,加石菖蒲10克,橘红10克。③呕吐清水、痰涎者,可改法半夏为姜半夏9克,改干姜为生姜10克。

【处 方4】 自拟方。

法半夏9克  陈皮15克  砂仁(后下)6克  炒白术15克

苍术15克  茯苓20克  化橘红10克  竹茹10克

旋覆花(包煎)15克  枳壳15克  木香10克  厚朴10克

【方 解】 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砂仁化湿和胃;白术、苍术、茯苓健脾燥湿;橘红、竹茹、旋覆花化痰降逆,枳壳、木香行气降气;厚朴行气宽中。诸药合用,可理气降逆,燥湿化痰。

【加 减】 ①胃脘痞闷者,加枳实15克。②胃寒喜暖者,加干姜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