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血瘀肠络证

6.血瘀肠络证

【表 现】 泻下不爽,下利脓血或黑粪,腹痛拒按,痛有定处,腹部或有痞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治 法】 活血化瘀,理肠通络。

【处 方1】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当归12克  赤芍15克  川芎10克  小茴香9克

干姜9克  延胡索10克  没药10克  肉桂3克

蒲黄(包煎)10克  五灵脂10克

【方 解】 瘀血阻滞肠络,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见下利脓血或黑粪,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小茴香、肉桂、干姜,延胡索温经止痛;蒲黄、五灵脂、没药活血祛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肠通络之功。

【加 减】 ①滞下不爽者,加制大黄9克,槟榔10克,木香9克。②腹痛甚者,加白芍30克,三七粉(冲服)3克。③腹满痞胀甚者,加枳实12克,厚朴10克。④腹部有痞块者,加三棱10克,炒莪术9克。

【处 方2】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当归12克  赤芍15克  川芎10克  乌药10克

桃仁10克  延胡索12克  牡丹皮6克  香附10克

五灵脂10克  红花10克  枳壳10克  木香9克

【方 解】 瘀血阻滞肠络,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见下利脓血或黑粪,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乌药、枳壳、香附、延胡索疏肝行气止痛;五灵脂、红花活血祛瘀止痛;木香行气调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肠通络之功。

【加 减】 ①大便滞下不爽者,加枳实20克,虎杖15克。②腹痛甚者,加白芍30克,甘草6克,三七粉(冲服)3克。③腹满痞胀甚,加枳实12克,厚朴10克。④腹部有痞块者,加三棱10克,炒莪术9克。

【处 方3】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

蒲黄(包煎)10克  五灵脂10克  川芎10克  莪术9克

桂枝9克  当归10克  吴茱萸3克  赤芍15克

木香10克

【方 解】 瘀血阻滞肠络,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见下利脓血或黑粪、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方中吴茱萸散寒止痛;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桂枝温经散寒,通行血脉;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肠通络之功。

【加 减】 ①大便滞下不爽者,加桃仁10克,枳实20克,虎杖15克。②腹痛甚者,加元胡10克,三七粉(冲服)3克。③腹中畏凉者,加干姜6克。④大便有血者,加黄芩炭10克,紫珠草30克。

【处 方4】 自拟方。

当归12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木香9克

延胡索10克  乌药10克  蒲黄(包煎)10克  五灵脂10克

莪术9克  三七粉(冲服)3克

【方 解】 瘀血阻滞肠络,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见下利脓血或黑粪,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方中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化瘀;乌药、延胡索温经止痛;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木香行气,莪术化瘀;三七粉养血活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肠通络之功。

【加 减】 ①大便滞下不爽者,加枳实20克,虎杖15克。②兼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克。③腹中畏凉者,加干姜6克。④大便有血者,加黄芩炭10克,仙鹤草30克,紫珠草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