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胃虚弱证

1.脾胃虚弱证

【表 现】 腹痛隐隐,食欲缺乏,倦怠乏力,大便溏薄或便夹油滴,舌淡胖,苔白,脉弱。

【治 法】 健脾理气,升清止泻。

【处 方1】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法半夏9克  陈皮10克  木香6克  砂仁(后下)6克

藿香(后下)10克

【方 解】 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止泻,法半夏、陈皮、砂仁、木香等燥湿健脾,藿香、砂仁健脾升清化浊。

【加 减】 ①脾虚食少者,加鸡内金15克,神曲10克。②腹中畏凉者,加干姜6克。③腹痛者,加香附10克,郁金15克,延胡索10克。④胃脘痛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母10克。⑤久病,大便频次增多,加山药15克,炒薏苡仁30克。

【处 方2】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桔梗6克  淮山药20克  白扁豆20克  砂仁(后下)6克

莲子肉15克  木香6克

【方 解】 本方主要用于脾虚湿盛而有大便溏泄者。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止泻;砂仁、木香燥湿健脾理气。

【加 减】 ①病久正气虚而大便溏泻次数多者,加五味子6克,补骨脂10克。②食少纳呆者,加神曲10克,鸡内金15克。③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6 克,肉桂3克。

【处 方3】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6克

陈皮10克  茵陈15克  金钱草15克  炒白芍15克

【方 解】 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止泻,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助运,茵陈、金钱草清热祛湿退黄。

【加 减】 ①若湿热之象明显,加黄连6克,黄芩10克。②胁痛者,加香附10克,郁金15克。③脘腹痛者,加徐长卿15克。④气虚乏力明显者,加生黄芪15克,红景天15克。⑤厌食者,加焦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

【处 方4】 神术散(《医学心悟》)加减。

苍术15克  陈皮10克  姜厚朴10克  炙甘草6克

藿香15克  砂仁(后下)6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莪术9克

【方 解】 方中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苍术、茯苓、厚朴健脾祛湿止泻,陈皮、藿香、砂仁健脾升清化浊,莪术活血消痞。

【加 减】 ①若湿郁化热者,加黄连6克,黄芩10克。②兼见黄疸,加茵陈15克,金钱草15克。③胁痛者,加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5克。④久病,大便频次增多者,加薏苡仁30 克,山药15 克。⑤厌食者,加焦山楂10 克,炒谷芽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