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饮食伤胃证
【表 现】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臭腐,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 法】 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处 方1】 保和丸(《丹溪心法》)加减。
山楂15克 神曲10克 半夏9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 连翘10克 莱菔子10克 鸡内金10克
【方 解】 本方是治食积之常用方。食积之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若饮食不节,或过食酒肉油腻之物,致脾胃运化不及,则停滞而为食积。治宜消食和胃之法。方中重用山楂为君,消食开郁,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臣以神曲消食健脾,善消酒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三药配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鸡内金加强消食之力;食阻气机,胃失和降,故佐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降逆和胃而止呕; 茯苓淡渗利湿,健脾以止泻。食积易于化热,遂佐入连翘,清热散结,以治食积所化之热。诸药相合,食积得消,胃气得和,热清湿去,诸症自愈。
【加 减】 ①腹胀甚者,加槟榔10克,厚朴6克。②胃痛明显者,加玄胡索10克,白芍15克。便不通者,加虎杖15克,枳实10克。③呕吐者,加竹茹10克。胃中灼热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母10克。
【处 方2】 痞气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
黄连6克 黄芩10克 吴茱萸3克 干姜6克
炒蜀椒6克 炒白术10克 人参10克 桂枝6克
醋莪术6克 厚朴10克 砂仁6克 泽泻10克
茵陈15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方 解】 原有脾胃虚弱,复感饮食积滞,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脘腹痞满。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苦以涌泄,导浊气下行,干姜、蜀椒、吴茱萸暖脾散寒,辛温发散,引清气以上升,寒温并用以消痞,共为君药;人参、炒白术、茯苓、桂枝健运脾胃,醋莪术消积散痞,共为臣药;厚朴、砂仁行气除满,茵陈、泽泻利湿实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心下疼痛者,加川芎10克,白芍15克。②腹部胀大,大便难解者,去干姜,加柴胡10克,大黄10克。
【处 方3】 十香丸(《景岳全书》)加减。
木香10克 沉香(冲服)3克 乌药10克 炙皂角6克
陈皮10克 丁香10克 小茴香6克 酒炒香附10克
娑罗子10克 泽泻10克
【方 解】 寒湿内盛,饮食伤脾,运化不及,治以芳香化湿,流气醒脾,方选十香丸加减。方中木香、沉香芳香醒脾,祛湿运中,为君药;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香附行气活血,为臣药;皂角、娑罗子消积导滞,为佐药;泽泻利湿泄浊,为使药。
【加 减】 ①口苦口黏,加黄连6克,竹茹6克。②腹胀纳呆,加莱菔子10克,醋莪术9克,炒神曲10克。③土壅木郁,情志不畅,加合欢皮10克,香橼皮10克。
【处 方4】 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15克 大黄6克 黄芩10克 白芍15克
枳实10克 香附10克 苍术10克 神曲10克
炒槟榔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6克 大枣6克
【方 解】 食滞中焦,少阳阳明合病,腑气不通,症见脘腹胀痛,发热便秘,当通泄少阳阳明,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方选大柴胡汤加减。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黄芩和解清热,大黄、枳实、炒槟榔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香附理气和血,半夏和胃降逆,苍术、神曲健脾化湿,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调和脾胃,为佐使。
【加 减】 ①大便干结,加芒硝(冲服)6克,栀子10克。②胁痛者,加玄胡索10克,川芎9克。③口腔黏腻,加金钱草20克,芦根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