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肝郁化火证

2.肝郁化火证

【表 现】 咽喉内有异物感,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口苦,嘈杂反酸,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 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处 方1】 化肝煎(《景岳全书》)加味。

浙贝母15克  牡丹皮15克  栀子10克  白芍15克

泽泻10克  青皮10克  陈皮10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枳壳15克

【方 解】 方中贝母疏肝散结化痰;青皮善解郁怒,疏肝破气以宽胸胁之郁气;栀子清肝泄热;牡丹皮行血中郁滞,兼以凉血;泽泻渗水祛湿,使湿从小便而去;陈皮理气化痰;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黄芩清肝胆湿热。

【加 减】 ①若胃中嘈杂,加黄连6克,吴茱萸1克。②若目赤、咽干、口苦者,加菊花15 克。③若大便秘结、口臭者,加火麻仁30 克,虎杖10 克,决明子15克。

【处 方2】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味。

牡丹皮15克  栀子15克  当归10克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延胡索10克

炙甘草6克  薄荷(后下)6克  生姜6克

【方 解】 方中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栀子善清肝热,导热下行;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血,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为血中之气药;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抑木;薄荷辛凉,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加 减】 ①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者,加玄参15克,生地黄20克。②肝郁气滞较甚者,加香附10克,陈皮10克。③血虚甚者,加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黄芪15克。

【处 方3】 解郁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当归30克  白芍20克  栀子9克  薄荷(后下)6克

枳壳15克  郁金10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黄芩12克  延胡索10克

【方 解】 方中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栀子、黄芩清肝泄热;枳壳、薄荷理气解郁;茯苓、白术健脾;延胡索、郁金行气活血。诸药合用,清肝泻火,理气健脾。

【加 减】 ①口咽干燥者,加玄参15克,生地黄20克。②头痛、目赤者,加菊花15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

【处 方4】 自拟方。

绿萼梅10克  合欢花15克  玫瑰花15克  佛手花10克

代代花10克  八月札15克  麦冬10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绿萼梅疏肝解郁,和胃化痰,善治梅核气;合欢花疏肝理气,安神活络,且可治咽痛;玫瑰花柔肝醒脾,和血散瘀;佛手花、代代花疏肝平肝;八月札甘寒,疏肝理气,兼可泻火;麦冬养肺胃之阴,而利咽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本方是疏肝理气平和之剂,无辛温刚燥、耗液伤津之弊。

【加 减】 ①若咽痛、咽干者,加西青果10克,木蝴蝶6克。②若头痛目赤便秘者,加菊花15克,栀子10克,决明子15克。

【处 方5】 自拟方。

牡丹皮15克  栀子10克  黄芩10克  预知子15克

佛手10克  川芎10克  郁金10克  合欢花15克

赤芍15克  当归10克

【方 解】 方中牡丹皮、栀子、赤芍、当归清肝火养肝阴;黄芩清肝之郁热;佛手、预知子疏肝理气,而不伤肝阴;川芎、郁金行气活血;合欢花疏肝解郁安神。诸药合用,清肝热、舒肝气。

【加 减】 ①胁肋胀痛者,加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②多梦易醒者,加百合20克,酸枣仁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