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阳虚便秘

6.阳虚便秘

【表 现】 大便干结或不干,排出困难,乏力气短,畏寒肢冷,腹中冷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嫩、苔白润,脉沉迟或细而无力。

【治 法】 温补脾肾,润肠通便。

【处 方1】 济川煎(《景岳全书》)加减。

肉苁蓉30克  牛膝15克  泽泻15克  黄芪15克

当归10克  炒枳壳10克  升麻6克

【方 解】 肾阳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内生,留于肠胃,阴气固结,阳气不运,使肠道传送无力而排便困难。方中肉苁蓉温补肾阳,并能润肠以通便;当归养血和血,又能润肠;牛膝强腰肾,善于下行;泽泻性降而润,配合牛膝,俱能引药下行;枳壳宽肠下气,升麻轻宣升阳,与当归、苁蓉相配,亦可通便润燥;升麻与泽泻、枳壳相合,能升清降浊。

【加 减】 ①气虚者,加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②肾阴虚者,加熟地黄15克,核桃仁20克,黑芝麻20克。

【处 方2】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大黄(后下)10克  制附子(先煎)9克  党参6克  干姜6克

当归10克  生白术30克  甘草6克

【方 解】 本方主要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方中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大黄虽性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则具有温下之功以攻逐寒积,共为君药。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均为臣药。人参、生白术、甘草益气补脾,生白术尚可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药性,兼使药之功。诸药合用,具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的配伍特点。

【加 减】 ①腹中胀痛甚者,加厚朴10克,木香10克。②腹中冷痛者,加肉桂3克,吴茱萸3克。③兼见呕吐者,加姜半夏9克,生姜6克。

【处 方3】 自拟方。

肉苁蓉30克  肉桂3克  牛膝15克  桑寄生15克

干姜9克  生白术30克  枳实10克  虎杖15克

火麻仁30克

【方 解】 本方温补脾肾、润肠通便,主治脾肾阳虚,大便秘结者。方中肉苁蓉温肾而润肠通便,为君药;生白术补脾而能润肠通便,助肉苁蓉达到脾肾双补之作用,为臣药;牛膝、桑寄生加强补肾;干姜、肉桂加强温中;火麻仁加强清肠通便;枳实、虎杖理气通腑,加强通便之力共为佐药。

【加 减】 ①腹胀满者,加厚朴10克,槟榔10克。②兼气虚者,减肉桂,并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③气血两虚者,减肉桂,并加黄芪15克,当归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