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肝胆湿热证
【表 现】 脘胁胀痛,口干口苦,身热,纳差,无力,可有黄疸,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苔黄厚腻,脉弦数。
【治 法】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处 方1】 茵陈蒿汤(《伤寒论》)合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茵陈30克 栀子15克 生大黄(后下)9克 龙胆草9克
黄柏10克 枳实15克 滑石(包煎)15克 延胡索10克
柴胡10克 木香9克 黄芩10克 车前子(包煎)10克
泽泻10克
【方 解】 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湿热;栀子、黄芩、柴胡清热泻火;车前子、泽泻、滑石、黄柏清热祛湿;茵陈、大黄清热通腑退黄,木香、枳实、元胡理气止痛。
【加 减】 ①黄疸重者,加田基黄20克,金钱草30克。②热毒重者,加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③呕吐甚,加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竹茹10克。④腹胀者,加大腹皮15克,厚朴10克。⑤肝郁气滞者,加香附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
【处 方2】 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姜厚朴10克 枳实15克 黄芩10克 黄连10克
知母15克 制半夏9克 茯苓20克 猪苓20克
泽泻10克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0克
砂仁(后下)6克 姜黄15克 茵陈30克 栀子10克
生大黄(后下)6克 车前子(包煎)15克
【方 解】 方中以黄芩、黄连、知母、车前子、栀子清肝胆湿热;泽泻、茯苓、猪苓清热祛湿;茵陈、大黄清热通腑退黄,党参、白术、陈皮、砂仁健脾除湿;姜黄活血止痛。
【加 减】 ①呕吐甚者,加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15克,姜半夏9克。②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15克。③肝郁气滞,加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
【处 方3】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加减。
茵陈30克 枳实20克 茯苓30克 泽泻15克
猪苓30克 生白术30克 黄柏10克 田基黄15克
生大黄(后下)9克 垂盆草30克 蒲公英30克
【方 解】 本方用于湿重于热之肝胆湿热证,方中以茵陈、垂盆草、田基黄、黄柏清肝胆湿热;茯苓、泽泻、猪苓清热祛湿;大黄清热通腑退黄;枳实理气消胀;蒲公英清热解毒。
【加 减】 ①呕吐甚者,加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15克,竹茹10克。②腹胀者,加厚朴10克,大腹皮15克,木香10克。③胁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郁金10克。④尿短少,赤涩不畅,加竹叶10克,赤小豆15克。⑤大便不通者,加虎杖15克,瓜蒌30克。
【处 方4】 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12克 黄芩15克 生大黄(后下)10克 枳实15克
法半夏15克 白芍15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沙(包煎)15克
茵陈30克 郁金15克
【方 解】 方中以柴胡、黄芩、金钱草、海金沙、茵陈疏泄肝胆湿热;茵陈、大黄清热通腑退黄,郁金、枳实理气止痛。
【加 减】 ①呕吐甚,加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15克,竹茹10克。②腹胀,加大腹皮15克,厚朴15克。③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克,三七粉(冲服)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