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液亏便秘
【表 现】 该证多出现于热病之后,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满而痛,身热不解,咽干少津,口渴欲饮,脉细数。
【治 法】 增液通便。
【处 方1】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
玄参15克 麦冬15克 生地黄15克 大黄(后下)10克
芒硝(冲服)3克 枳实10克
【方 解】 热病易伤津液,津液亏虚,则肠道干涩,故大便干结,坚涩难下。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清热养阴,增液润肠;大黄、芒硝泄热通便;枳实理气,以加强通便之力。
【加 减】 身热不解者,加知母10克,蒲公英15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石斛10克。
【处 方2】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加减。
杏仁10克 桃仁10克 郁李仁10克 柏子仁15克
松子仁15克 陈皮10克 枳实15克
【方 解】 本方以质润多脂的杏仁为君,以滋肠燥、降肺气,利大肠传导之职。以桃仁为臣,润燥滑肠,以助杏仁之力。柏子仁性多润滑,润肺治燥,用治虚秘;郁李仁质润性降,润滑肠道,专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松子仁润五脏,治虚秘,共为佐药。陈皮、枳实理气行滞,使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诸药合用,润肠通便而不伤津液,用于津枯肠燥便秘。
【加 减】 ①津亏明显者,加火麻仁30克。②产后血虚便秘,加当归10克,大枣15克。③兼腹胀者,加莱菔子10克,炒枳壳10克。④有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
【处 方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熟地黄15克 生地黄30克 酒萸肉15克 山药15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桑椹15克
黑芝麻30克 枳壳10克
【方 解】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更用生地黄、桑椹、黑芝麻补肾,润肠通便。枳壳理气,使补而不滞。
【加 减】 ①腹胀者,加枳实15克,厚朴10克。②大便干结者加杏仁9克,火麻仁30克。③阴虚火旺而有口干、潮热盗汗者,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