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邪犯胃证
【表 现】 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 法】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处 方1】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人参10克 羌活12克 独活12克 柴胡10克
桔梗10克 前胡12克 姜半夏9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生姜10克 甘草6克
【方 解】 “卫出中焦”,脾胃素虚,外感寒邪,卫气失固,由足太阳膀胱传至足太阴脾,内外合邪,治以扶正以散表邪,双解表里法,方选人参败毒散加减。方中以人参益气健脾,鼓舞卫气,羌活祛风散寒,发散表邪,二者共为君药;独活、柴胡、前胡发表散寒,桔梗、枳壳宣降肺气,共为臣药;姜半夏、茯苓、生姜即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止呕,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与生姜合用调和营卫,为使药。
【加 减】 ①嗳气反胃,加苏梗10克,炙枇杷叶10克。②痰白而多,加陈皮10克,浙贝母10克。③咽痛咳嗽,加射干10克,紫菀10克。④头痛目昏,加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
【处 方2】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香薷10克 连翘10克 银花10克 厚朴10克
苍术10克 茯苓15克 扁豆花10克 泽泻10克
猪苓10克 芦根15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夏季腠理开泄,中焦阳虚,若贪凉感寒,致腠理闭塞,肺胃之气肃降失常,邪气闭阻表里,发为呕泄、寒热等,治以解散在表寒湿,清解郁遏之热,淡渗畅中,方选新加香薷饮合五苓散加减。方中香薷具有化湿解表、和胃降逆之功效,为君药;连翘、银花疏散风热,厚朴、苍术燥湿理气和胃,共为臣药;茯苓、扁豆花健脾和胃,泽泻、猪苓淡渗利湿,芦根化湿和胃降逆,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恶心、干呕,加竹茹10克,枇杷叶10克。②腹胀纳呆,加藿香(后下)10克,大腹皮10克。③头痛鼻塞,加防风10克,荆芥10克。④咽喉肿痛,加射干6克,山豆根6克。
【处 方3】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广藿香(后下)10克 紫苏叶10克 白芷10克 炒苍术15克
姜厚朴10克 姜半夏9克 陈皮10克 茯苓15克
桔梗10克 大腹皮15克 郁金9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方 解】 长夏季节,天暑下迫,地湿上腾,人居其中,湿气袭人,治疗当芳香化湿醒脾,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方中藿香、白芷、苏叶芳香解表,化湿醒脾,为君药;炒苍术、姜厚朴、姜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湿,桔梗、大腹皮理肺和胃,郁金活血醒脾,共为佐药;生姜配姜半夏、茯苓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为使药。
【加 减】 ①大便黏滞不畅,加黄连6克,车前子(包煎)20克。②脘痞纳呆,加法半夏9克,炒枳实10克,炒麦芽10克。③脘腹怕凉,加白豆蔻10克,砂仁(后下)6克。
【处 方4】 达原饮(《瘟疫论》)合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槟榔12克 草果10克 知母10克 法半夏9克
柴胡15克 黄芩10克 厚朴10克 藿香(后下)10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方 解】 外感湿热邪气,伏于膜原之间,交争于半表半里,发为寒热往来,身重苔腻等。治疗宜开达膜原,和解少阳,方选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方中草果、槟榔苦温燥湿,开达膜原,为君药;知母、黄芩清解郁热,黄芩配柴胡和解少阳,法半夏化湿行气降逆,为臣药;厚朴、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胃,为佐药;生姜温中和胃,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高热者,加生石膏(先煎)20克,蝉衣10克。②腹泻肠鸣者,加茯苓15克,车前草15克。③手足抽搐者,加木瓜10克,丝瓜络10克。④胸闷心悸者,加瓜蒌皮15克,杏仁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