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肠道燥热证
【表 现】 大便硬结难下,少腹疼痛,按之胀痛,泻后痛减,口臭,口干,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
【治 法】 泻热通便,润肠通便。
【处 方1】 清中汤(《医学统旨》)加减。
栀子10克 生地黄20克 火麻仁30克 延胡索10克
枳实15克 蒲公英15克 全瓜蒌30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此方重在清胃肠燥热以通便。栀子清除郁热,生地黄、火麻仁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滑肠通便;枳实理气下行;延胡索、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 减】 ①大便干结甚者,加火麻仁30克,虎杖15克。②伴有口苦口干者,加黄芩10克,芦根15克。
【处 方2】 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白芍15克 枳实20克
香附10克 半夏9克 大黄10克 甘草9克
【方 解】 此方重在和解少阳,内泄热结。柴胡升散肝经之热郁,疏肝理气;黄芩清泻肝火;枳实、大黄泻阳明实热内结,调畅中焦运化之气机;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且缓急止痛;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与白芍配合可缓急止痛。
【加 减】 ①心烦热重者,加栀子10克,虎杖15克。②伴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克,陈皮10克。③大便干结甚者,加厚朴10克,芒硝(冲服)5克。④伤津口干者,加生地黄20克,天花粉10克。
【处 方3】 清肝达郁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
柴胡10克 菊花6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牡丹皮10克 栀子10克 薄荷(后下)6克 甘草6克
【方 解】 此方偏于清肝泄火、疏郁宣气。柴胡、菊花升散肝经之热郁,疏肝理气;配伍栀子、薄荷加强清肝经郁热之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与白芍配合可缓急止痛。
【加 减】 ①恼怒气盛者,加青皮10克,香附10克。②伴有口苦口干者,加黄芩10克,赤芍15克。
【处 方4】 自拟方。
柴胡10克 赤芍15克 生地黄20克 当归10克
牡丹皮10克 栀子10克 黄芩15克 枳实20克
大黄10克 虎杖15克 决明子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此方偏于清肝郁火,导热下行。柴胡升散肝经之热郁,疏肝理气;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当归养血柔肝,润肠;枳实下气破结,以泻肝气之壅滞,调畅中焦运化之气机;黄芩清泻肝火;栀子清肝经郁热;虎杖清热解毒,利湿,破瘀,泻火通便;决明子清肝明目,通便;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加 减】 ①心烦易怒者,加夏枯草15克。②夜眠不安者,加酸枣仁30克,茯苓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