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胃郁热证

1.肝胃郁热证

【表 现】 上腹灼热,心烦易怒,疼热撞心,口干口苦,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治 法】 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处 方1】 柴胡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和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法半夏9克  煅龙骨(先煎)30克

煅牡蛎(先煎)30克  牡丹皮12克  茯苓15克  黄连6克

吴茱萸1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方 解】 方中柴胡升阳通表里之邪,疏肝理气;黄芩调理肝胆气机,清泄内热;半夏、生姜降逆气;茯苓、大枣健脾益气,扶正祛邪;龙骨、牡蛎重镇降逆,兼以制酸;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牡丹皮清肝凉血。全方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郁热得散,郁火泻而诸症得消。

【加 减】 ①胁肋胀痛者,加香附10克,佛手10克。②呃逆、嗳气者,加竹茹10克,枇杷叶10克。③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30克,虎杖15克,决明子20克。

【处 方2】 丹栀逍遥丸(《内科摘要》)加减。

柴胡9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薄荷(后下)6克

牡丹皮12克  栀子6克  黄连6克  吴茱萸1克

法半夏9克  枳壳10克  煅瓦楞子15克

【方 解】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疏解肝郁,但不伤肝阴;牡丹皮、栀子、黄连清郁热;吴茱萸、黄连、法半夏、瓦楞子制酸、和胃、降逆;枳壳理气。诸药合用,疏解肝胃郁热,诸症自消。

【加 减】 ①口干、口苦、胁肋隐痛者,加玄参15 克,生地黄15 克,佛手15克。②口干无苔者,加石斛10克,玉竹10克。③烦躁、易怒、睡眠不安者,加合欢花20克,玫瑰花10克,代代花12克。

【处 方3】 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黄连6克  吴茱萸1克  白芍15克  浙贝母15克

枳壳10克  牡丹皮12克  赤芍15克  乌贼骨30克

栀子8克

【方 解】 方中黄连、吴茱萸泄热开郁;白芍、赤芍、丹皮清肝热养肝阴;栀子清热泻火;浙贝母清热散结;枳壳理气;乌贼骨制酸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清肝胃郁热、理气制酸之功。

【加 减】 ①胁肋胀痛者,加佛手10克,香橼15克。②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30克,百合20克。③大便秘结者,加虎杖15克,枳实10克。

【处 方4】 自拟方。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佛手10克  槟榔10克

沙参10克  百合10克  煅牡蛎(先煎)30克  瓦楞子15克

枳实15克  泽泻10克

【方 解】 本方主要疏肝理气,养阴清热。方中柴胡、佛手疏条肝胆气机;沙参、百合清热滋阴;黄芩清湿热;枳实、槟榔行气宽中;泽泻清热利湿;牡蛎、瓦楞子制酸和胃。诸药合用,疏肝理气,清热滋阴。

【加 减】 ①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6 克。②脾虚胃脘痞满、食后腹胀者,加白术15克,党参15克。③胃脘烧灼明显者,加黄连6克,吴茱萸1克。

【处 方5】 自拟方。

柴胡12克  吴茱萸1克  海螵蛸20克  白芍15克

郁金10克  枳实10克  姜半夏10克  黄连6克

黄芩12克

【方 解】 本方主要疏肝理气,清热和胃。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肝;郁金活血理气,助柴胡疏肝理气;枳实宽中下气;半夏降逆止呕;黄连、黄芩清肝胃郁热;海螵蛸制酸止痛;少佐吴茱萸散寒疏肝,可防清热泄热之药伤阳。本方可使肝气得畅,郁热得散,胃气得降。

【加 减】 ①头痛目赤者,加菊花12克,钩藤15克,天麻10克。②心烦热扰者,加栀子10克,豆豉10克。③急躁易怒,胁肋胀痛者,加赤芍15克,预知子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