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脾气虚弱证
【表 现】 口疮反复发作,溃疡面积小,数目少,单个或多个,溃疡色呈淡红,基底呈淡黄色,溃疡较浅在,红肿轻,痛不重,病程长,愈合慢。常兼纳少便溏,神疲乏力,腹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濡数。
【治 法】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处 方1】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党参15克 生黄芪20克 炒白术15克 炙甘草6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柴胡10克 升麻6克
茯苓15克 炒薏苡仁20克 生姜15克 大枣15克
【方 解】 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配伍党参、炙甘草、炒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协助党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以升提下陷之中气;炙甘草调和诸药;茯苓、炒薏苡仁以健脾祛湿;生姜、大枣以调中和胃。
【加 减】 ①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30克,乌药15克。②脘腹气滞者,加木香9克,炒莱菔子15克,枳壳15克。③干咳无痰者,加五味子9克,麦冬12克。
【处 方2】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陈皮9克 法半夏9克 砂仁(后下)6克 木香6克
生黄芪20克 大枣15克 山药20克
【方 解】 方中四君子汤之党参健脾益气,炒白术培中焦脾土,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五脏;加陈皮以理气和胃;法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化湿行气,而郁可开;生黄芪、山药、大枣以健脾益气和中。
【加 减】 ①若反酸明显者,加黄连5克,吴茱萸2克,煅瓦楞子30克。②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干姜6克,陈皮9克,吴茱萸2克。③如阳虚寒甚而痛者,加干姜10克,桂枝10克,熟附子(先煎)8克。
【处方3】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生黄芪30克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生姜10克
大枣15克 升麻10克
【方 解】 方中四君子汤之党参健脾益气,炒白术培中焦脾土,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五脏;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升麻升清解毒。
【加 减】 ①中焦虚寒者,加干姜6克,熟附子(先煎)8克。②腹中时时拘急疼痛者,加白芍30克,延胡索10克。③乏力,少气懒言者,加当归10克,红景天15克。
【处 方4】 归脾汤(《正体类要》)加减。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炙甘草6克
生黄芪30克 当归10克 远志10克 酸枣仁20克
木香6克 龙眼肉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5克
【方 解】 方中党参、生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源。
【加 减】 ①心中悸动,虚烦不宁者,加生龙骨(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②胸膈痞满者,加枳壳20克,瓜蒌20克,合欢皮20克。③头痛者,加蔓荆子15克,川芎10克,藁本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