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脾胃虚寒证
【表 现】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每遇冷或劳累易发作和加重,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治 法】 温中健脾,缓急止痛。
【处 方1】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
炙黄芪15克 桂枝9克 白芍18克 生姜6克
大枣12克 麦芽15克 佛手9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劳伤内损,中气虚寒而成虚劳里急之胃痛,治宜温中健脾,缓急止痛。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桂枝温阳益气,芍药养阴益血,大枣补脾,生姜温胃,麦芽消食化滞,佛手疏肝理气,木香行气宽中,炙甘草甘温益气,兼以调和诸药。
【加 减】 ①反酸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母10克。②纳呆、嗳腐者,加神曲10克,鸡内金9克。③寒凝气滞者,加高良姜6克,香附9克。
【处 方2】 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党参15克 干姜6克 白术15克 炙甘草6克
法半夏9克 茯苓12克 徐长卿15克
【方 解】 本方用于中焦虚寒、脾阳不足的胃脘隐痛,方中党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胃祛寒,法半夏燥湿消痞,茯苓健脾祛湿,徐长卿行气散寒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
【加 减】 ①虚寒较重而腹中冷痛者,加制附子(先煎)10克。②气虚者,加黄芪15克,当归9克。③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1克。④饮食减少者,加神曲10克,鸡内金15克。
【处 方3】 吴茱萸汤(《伤寒论》)加减。
吴茱萸3克 党参15克 大枣12克 生姜9克
法半夏9克 炒白术9克 炒神曲9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
【方 解】 本方主要用于肝寒犯胃之胃痛。方中吴茱萸温胃暖肝散寒,开郁化滞,下气降浊;党参、茯苓益气健脾,生姜温胃散寒,大枣益气滋脾,调和营卫;法半夏、陈皮燥湿和胃,神曲消食导滞。
【加 减】 ①嗳气较多,加代赭石(先煎)30克,旋覆花(包煎)10克。②呃逆者,加丁香6克,柿蒂9克。
【处 方4】 四君子汤合良附丸(《良方集腋》)加减。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高良姜10克 香附10克
陈皮9克 姜厚朴9克 茯苓15克 草豆蔻9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本方治疗脾胃气虚而又外寒客胃而成的胃痛。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高良姜散寒止痛,香附疏肝理气,陈皮、木香行气和中,姜厚朴燥湿除满,草豆蔻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药。
【加 减】 ①恶心呕吐者,加生姜6克,姜半夏9克。②胃痛明显者,加玄胡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