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脾胃湿热证
【表 现】 胃脘疼痛,痞胀不适,纳谷不香,恶心欲吐,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肢重困倦,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 法】 清热化湿,运脾和中。
【处 方1】 王氏连朴饮(《霍乱论》)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黄连6克 黄芩10克 炒栀子10克 炒薏苡仁15克
芦根15克 冬瓜仁15克 厚朴10克 法半夏9克
枳壳10克 陈皮10克
【方 解】 湿热蕴伏,清浊相混,脾胃升降失常而成的胃脘疼痛,治宜清热化湿,运脾和中。方中厚朴行气化湿,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清热泻火,芦根清热化湿,和胃止呕,枳壳、陈皮理气和中,半夏燥湿降逆,炒薏苡仁健脾渗湿,冬瓜仁清肠湿热。
【加 减】 ①湿重于热者,加苍术9克,石菖蒲9克,豆蔻(后下)3克。②纳呆少食者,加炒神曲15克。③兼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6克,党参15克。
【处 方2】 清中汤(《医学心悟》)加减。
黄连6克 栀子10克 香附10克 陈皮10克
半夏9克 白豆蔻6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
【加 减】 ①热盛便秘者,加大黄3克,枳实9克。②气滞腹胀者,加厚朴9克,大腹皮12克。
【处 方3】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
法半夏9克 竹茹10克 枳壳12克 陈皮10克
茯苓15克 黄芩10克 海螵蛸15克 浙贝母10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法半夏燥湿和胃,竹茹清热化痰,枳实行气消痰,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黄芩清热燥湿,炙甘草益脾和胃,海螵蛸、浙贝母制酸和胃。
【加 减】 ①热盛者,加黄连6克,栀子9克。②湿盛者,加苍术9克,藿香12克,六一散(包煎)20克。
【处 方4】 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白蔻仁(后下)12克 六一散(包煎)20克 法半夏9克 生薏苡仁15克
厚朴10克 藿香(后下)10克 佩兰(后下)10克 苍术15克
茯苓15克 砂仁(后下)6克
【方 解】 方中白蔻仁、砂仁、厚朴化湿行气,生薏苡仁、六一散、茯苓健脾渗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苍术健脾燥湿,法半夏燥湿和胃。
【加 减】 ①身热恶寒者,加淡豆豉9克,杏仁9克。②湿盛者,加猪苓12克,泽泻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