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寒热错杂证
【表 现】 胸骨后或胃脘部胃灼热反酸明显,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时胃脘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食欲缺乏,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红,苔白,脉虚弱。
【治 法】 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处 方1】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
法半夏9克 黄连6克 黄芩10克 干姜6克
吴茱萸1克 煅瓦楞子30克 陈皮9克 茯苓15克
党参15克 枳实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法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清热消痞,共为臣药。党参甘温益气、补脾气;黄连、吴茱萸以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枳实、陈皮、茯苓理气和胃降逆;煅瓦楞子制酸,缓解胃灼热,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该方总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治。
【加 减】 ①呕吐痰涎清水明显者,加竹茹10克,生姜10克。②神疲乏力明显者,加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③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者,加炒白术15克,炮姜6克,制附子(先煎)8克。④湿热蕴结、舌苔厚腻者,可去党参、甘草、干姜,加蒲公英15克,竹茹10克,浙贝母12克。
【处 方2】 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10克 法半夏9克 黄芩12克 生姜10克
党参15克 大枣10克 当归9克 炙甘草5克
合欢皮15克 枳实20克 煅瓦楞子30克
【方 解】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当归、合欢皮和血疏肝;枳实、煅瓦楞子导滞降逆、制酸。上方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
【加 减】 ①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法半夏、党参,加瓜蒌20克。②若渴甚者,去法半夏,加天花粉10克。③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30克。
【处 方3】 小陷胸汤(《伤寒论》)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
法半夏9克 黄连6克 瓜蒌20克 大枣10克
炙甘草5克 吴茱萸5克 合欢皮15克 枳实20克
煅瓦楞子30克
【方 解】 方中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而通胸膈之痹;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同时,黄连、吴茱萸两药相合,一清一温,辛开苦降。另予大枣、炙甘草调中,调和诸药;合欢皮、枳实、煅瓦楞子理气导滞、降逆制酸。
【加 减】 ①若心胸闷痛者,加柴胡10克,桔梗9克,郁金15克,丹参20克。②咳痰黄稠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胆南星9克,杏仁9克,浙贝母10克。③若咳明显,痰白稀者,去大枣,加五味子9克,干姜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