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胃食管反流病
2025年09月26日
第3章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烧灼热、反酸、胸骨后灼痛、嗳气等,此外还伴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等。其中内镜下见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者,称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无炎症改变者,称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采用抑制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
中医学无胃食管反流病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于“吐酸”“嘈杂”“反胃”等范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寒热客胃、起居劳逸不当、素体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尤以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最为常见。本病的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胆、肺等脏腑密切相关。脾胃气虚为其本,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肝郁气滞为其标,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肺失宣肃、胃气上逆,上犯食管,形成本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因先有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而后有痰、热、湿、郁、瘀等病理产物,故本病正虚为本,以脾胃虚损为主,邪实为标,以气郁、火热、湿浊、痰瘀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