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肝胃郁热证

2.肝胃郁热证

【表 现】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反酸嘈杂,口干口苦,喜冷饮,情绪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 法】 清泄郁热,理气和中。

【处 方1】 化肝煎(《景岳全书》)加减。

牡丹皮9克  栀子9克  蒲公英15克  浙贝母9克

青皮9克  陈皮9克  白芍15克  香橼9克

佛手9克  绿萼梅6克  海螵蛸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肝郁化火、肝火犯胃所致的胃痛之证,治宜清泄郁热,理气和中。方中丹皮、栀子清肝泄热,蒲公英、浙贝母清热解毒,青皮、香橼、佛手、绿萼梅疏肝理气,白芍养阴柔肝,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

【加 减】 ①反酸者,加海螵蛸15克,煅瓦楞子30克。②痛势较剧者,加三七粉(冲服)6克,延胡索10克。③郁热伤阴,口干口渴者,加芦根30克,麦冬15克。④热伤血络,呕血或便血者,加地榆10克,仙鹤草30克。

【处 方2】 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

柴胡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炒栀子6克  牡丹皮6克  佛手9克

郁金9克  炒白术9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牡丹皮泻血中伏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佛手、郁金疏肝理气,陈皮理气健脾,炙甘草益气补中,和药。

【加 减】 ①疼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0克。②气郁较重者,加川楝子9克。

【处 方3】 泻心汤(《金匮要略》)加减。

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9克  牡丹皮9克

栀子9克  生甘草6克  蒲公英12克

【方 解】 本方主要用于肝胃郁热,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者。方中大黄泻火泄热,黄连、黄芩清肺胃之热,牡丹皮、栀子清肝泄热,蒲公英清热解毒,生甘草调和诸药。

【加 减】 ①便秘者,加枳实30克,厚朴9克。②血热者,加生地黄15克,丹参15克,玄参9克。③下焦热盛者,加黄柏9克。

【处 方4】 左金丸(《丹溪心法》)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黄连6克  黄芩9克  干姜6克  法半夏9克

甘草6克  吴茱萸1克  海螵蛸15克  浙贝母10克

【方 解】 本方主要治疗肝胃郁热证及寒热错杂者。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吴茱萸散郁泄火,干姜、半夏辛温散寒,海螵蛸、浙贝母制酸和胃,甘草益气补虚和药。

【加 减】 ①干呕,腹中肠鸣,下利者,加生姜6克,木香10克,防风10 克。②热泻、热痢者,加白芍9克,黄柏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