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气虚不摄证

2.气虚不摄证

【表 现】 便血色淡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 法】 益气摄血。

【处 方1】 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减。

人参(另煎兑服)6克  白术15克  茯神30克  炙黄芪15克

酸枣仁30克  木香10克  炙甘草6克  龙眼肉12克

当归10克  远志10克  三七粉(冲服)6克

【方 解】 本方益气止血,健脾养心。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健脾;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以木香理气醒脾,并防补益药腻碍胃;当归、三七粉养血止血。

【加 减】 ①出血明显者,加槐花10克,地榆10 克,白及10 克,仙鹤草15克。②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③气虚下陷者,加升麻6克,生黄芪15克。

【处 方2】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黄芪30克  甘草6克  人参(另煎兑服)15克  当归15克

升麻12克  柴胡9克  炒白术15克  川芎6克

白芍15克  生地黄15克  茯苓20克  地榆炭15克

【方 解】 本方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地榆炭止血,为臣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补血和营,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药。诸药合用,双补气血,养血止血。

【加 减】 出血明显者,加白及10克,仙鹤草15克。

【处 方3】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炙黄芪15克  人参(另煎兑服)10克  白术15克  炙甘草6克

陈皮10克  归身10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炒槐花10克  地榆炭10克  仙鹤草15克  柴胡6克

升麻6克

【方 解】 此方重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并能固表;人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柴胡、升麻升举下陷之阳气,使升清降浊;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调中,使补气而不滞气;炒槐花、地榆炭、仙鹤草涩肠止血;甘草、生姜、红枣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加 减】 ①腹满者,去红枣,加入茯苓15克。②寒重者,加花椒3克。③气滞者,加木香6克。

【处 方4】 自拟方。

人参(另煎兑服)10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6克

三七粉(冲服)6克  地榆炭10克  仙鹤草15克  炙黄芪15克

【方 解】 本方用于气虚血瘀之便血。方中人参、黄芪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加三七粉、地榆炭、仙鹤草以增强止血作用。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止血之功。

【加 减】 ①气虚下陷者,加升麻6克,生黄芪15克。②兼血虚者,加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白芍15克。③兼血瘀者,加生白及10克,川芎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