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脾胃虚寒证
【表 现】 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 法】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处 方1】 黄土汤(《金匮要略》)加减。
灶中黄土(包)100克 干地黄15克 白术15克 炮附子(先煎)9克
阿胶珠30克 黄芩9克 甘草9克
【方 解】 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地黄、阿胶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
【加 减】 ①出血明显者,加白及6克,三七粉(冲服)3克。②气虚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③阳虚较明显,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10克,炮姜10克,艾叶10克。④下血日久不止,肛门下坠者,加生黄芪15克,柴胡6克,升麻6克,或合用补中益气汤。
【处 方2】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
黄芪20克 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红枣12枚
白芍15克 炮姜9克 白及10克 地榆炭9克
仙鹤草30克
【方 解】 本方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以黄芪、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炮姜温阳散寒;大枣、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仙鹤草、白及、地榆炭止血。
【加 减】 ①寒重者,加花椒3克。②便溏者,加白术15克。③气滞者,加木香6克。④气虚者,加党参15 克。⑤血虚者,加当归10 克,黄芪15 克,枸杞子15克。
【处 方3】 桂附理中汤(《证治宝鉴》)加减。
肉桂(后下)6克 附子(先煎)6克 炮姜6克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甘草6克 地榆炭10克 三七粉(冲服)6克
木香10克
【方 解】 方中肉桂、附子温中散寒,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炮姜温中止血,地榆炭、三七粉化瘀止血,木香理气。
【加 减】 ①出血明显者,加仙鹤草30克,白及10克。②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5克。③伴血虚者,加黄芪15克,当归10克。
【处 方4】 自拟方。
干姜6克 人参10克 白术15克 甘草6克
白及10克 地榆炭10克 三七粉(冲服)6克 陈皮10克
【方 解】 本方温中益气,化瘀止血。方中干姜温胃散寒,人参、白术补脾益气,白及、地榆炭、三七粉化瘀止血,甘草和药补中,陈皮理气。
【加 减】 ①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5 克。②伴血虚者,加黄芪15 克,当归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