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寒热错杂证
【表 现】 腹痛不适,大便稀溏,泻下不爽,或偶见便秘,伴脘腹痞满,口苦口干,不欲多饮,舌淡红或边尖红赤,苔薄黄,脉弦滑。
【治 法】 辛开苦降,调理脾胃。
【处 方1】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味。
黄芩12克 黄连9克 干姜6克 半夏9克
党参12克 大枣9克 木香15克 甘草9克
【方 解】 此方偏重于清热除湿,平调寒热。黄芩、黄连苦寒降泄以除其热,干姜温中和胃以除其寒,半夏味辛而苦以辛开散结,苦降止呕,党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健脾补虚;木香化湿行气止痛。
【加 减】 ①胸胁胀满,抑郁寡欢,加柴胡9克,香附9克。②肠鸣辘辘,痛则欲泄,加白术15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③寒甚腹冷者,加肉桂3克。④心烦热盛者,加炒栀子10克。
【处 方2】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10克 黄芩12克 炒白术15克 干姜6克
桂枝10克 茯苓15克 天花粉10克 炙甘草9克
【方 解】 此方重在和解少阳,温通阳气以助气化。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之邪、除烦热;桂枝、干姜、炙甘草补脾散寒,温通阳气;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天花粉生津止渴,配牡蛎以软坚开结;炙甘草又可调和诸药。
【加 减】 ①餐后脘腹胀满,脾虚甚者,加党参15克。②肠鸣腹痛,痛则欲泄,泻后痛减,加防风9克,陈皮9克,白芍15克。
【处 方3】 乌梅丸(《伤寒论》)加减。
乌梅10克 干姜9克 桂枝10克 细辛3克
制附子(先煎)9克 蜀椒6克 黄芩15克 黄连5克
党参15克 当归10克 炙甘草9克
【方 解】 此方清热除湿,同时温补脾肾。干姜、桂枝、细辛、制附子、蜀椒辛热、温脏祛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泄以除湿热;党参益气健脾;与当归配伍补养气血;甘草可调和诸药。
【加 减】 ①口苦口黏,舌苔厚腻,加苍术15克。②脘腹疼痛,胀满不适,加木香10克,香附12克。③呃逆,吐酸,加吴茱萸3克。
【处 方4】 自拟方。
黄芩15克 黄连5克 苍术15克 法半夏9克
陈皮9克 干姜9克 防风9克 木香15克
【方 解】 此方偏重在清热除湿,抑肝扶脾。黄芩、黄连苦寒降泄以除其热,苍术健脾燥湿;半夏味辛而苦以辛开散结,和胃降逆;陈皮燥湿和胃,与半夏共同调畅中焦气机;防风散风胜湿,散肝舒脾以止泻;干姜温中和胃,木香化湿行气止痛。
【加 减】 ①口苦口黏,恶心,加草豆蔻9克,竹茹10克。②心烦热重者,加炒栀子10克。③腹胀连接两胁,嗳气不畅,吐酸,加香附10克,吴茱萸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