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胃阴不足证
【表 现】 胃脘痞满,隐隐作坠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烦渴喜饮,纳呆消瘦,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有裂纹,少津少苔,脉细数。
【治 法】 滋养胃阴,和胃润燥。
【处 方1】 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生地黄15克 玉竹10克
石斛10克 陈皮6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胃阴亏虚,胃失濡润,治宜滋养胃阴,和胃润燥。方中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益胃生津,生地黄养阴生津,陈皮理气,甘草益气补中。
【加 减】 ①兼气滞者,加枳壳12克。②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③兼血瘀者,加桃仁9 克,红花10 克。④肠燥便秘,加郁李仁9 克,火麻仁20克。
【处 方2】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加减。
麦冬10克 党参15克 姜半夏6克 甘草6克
沙参10克 大枣10克 陈皮6克
【方 解】 本方主要滋阴养胃、和胃降逆。方中麦冬、沙参滋阴养胃,陈皮、半夏降逆止呕,党参补气生津,大枣、甘草补脾益胃。
【加 减】 ①津伤甚者,加石斛10克,玉竹10克。②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加石斛10克,白芍15克。③肠燥便秘者,加火麻仁30克。
【处 方3】 一贯煎(《柳州医话》)加减。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15克
芦根10克 玄参10克 枸杞子10克 香橼10克
佛手10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本方主要滋养肝胃之阴,理气止痛。方中北沙参、麦冬、芦根、玄参养阴和胃,生地黄、枸杞子滋养肝胃之阴,当归养肝活血,香橼、佛手疏肝理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 减】 ①气虚乏力者,加太子参30克,黄芪15克。②阴虚甚者,加石斛10克。③纳少不思饮食者,加生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
【处 方4】 自拟方。
白芍15克 炙甘草6克 山药15克 百合15克
北沙参10克 黄精10克 石斛10克 玄参15克
陈皮10克
【方 解】 本方主要养肝脾胃肺肾之阴。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甘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北沙参、石斛、玄参养阴生津,黄精补脾益气,山药滋养脾肾之阴,百合养肺之阴;陈皮理气,使补而不滞。
【加 减】 ①口苦者,加黄芩9克,芦根12克。②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15克,麦冬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