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脾两虚证
【表 现】 咽喉内有异物感,善思多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汗,纳谷不馨,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 法】 健脾和胃,理气化痰。
【处 方1】 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白术15克 茯神30克 黄芪15克 党参15克
当归15克 酸枣仁30克 木香10克 枳壳10克
龙眼肉15克
【方 解】 黄芪甘温,补益脾气;龙眼肉甘温,补脾气,养心血;党参、白术甘温补气,健脾益气;当归滋养营血;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枳壳理气醒脾,与补益药配伍,使补而不滞。
【加 减】 ①心悸不安、失眠甚者,加远志10克,合欢花15克。②胃脘胀满,呃逆者,加厚朴10克,枳实15克。③若动则汗出、喘促者,可改黄芪为30克,并加五味子6克。
【处方2】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和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炙甘草15克 浮小麦30克 大枣5枚 党参15克
茯苓30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0克 枳壳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方 解】 方中浮小麦甘凉,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草补养心气,与芍药酸甘化阴,和中缓急。大枣甘温,益气和中,补养心血;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理气化痰;当归、白芍养血安神。诸药共用,健脾益气,养心调肝,理气化痰。
【加 减】 ①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者,加酸枣仁30克,枸杞子15克。②心烦不安,兼有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20克,百合20克。③胃脘胀满,呃逆者,加厚朴10克,枳实15克。④咽喉不利,咯吐白痰者,加橘红10克,法半夏9克。
【处 方3】 养心汤(《医方集解》)加减。
黄芪15克 茯苓30克 白术15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半夏9克 炙甘草6克 柏子仁10克
酸枣仁30克 远志15克 五味子6克 人参15克
肉桂3克
【方 解】 方中人参、黄芪以补心气,川芎、当归以养心血,茯苓、远志、柏仁、酸枣仁以泄心热而宁心神,五味子收神气之散越,半夏去扰心之痰涎,白术、甘草补土以资化源,肉桂引药以入心经,润以滋之,温以补之,酸以敛之,香以舒之,则心得其养矣。
【加 减】 失眠者,加煅龙骨(先煎)30克,煅牡蛎(先煎)30克。头晕头痛者,加天麻10克,钩藤10克。
【处 方4】 自拟方。
黄芪15克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白芍15克 当归15克 酸枣仁20克 木香10克
陈皮10克
【方 解】 方中黄芪甘温,健脾益气;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白芍、当归,养血补血;酸枣仁养血安神;木香理气;陈皮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养血宁心之功。
【加 减】 ①纳少,食后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10克,枳壳10克。②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加山药15克,炒扁豆15克。③兼有肾阳不足者,加附子(先煎)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