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气郁滞证

1.肝气郁滞证

【表 现】 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精神抑郁,多虑多疑,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 法】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处 方1】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味。

柴胡10克  川芎10克  香附10克  陈皮10克

白芍15克  枳壳15克  延胡索10克  娑罗子15克

厚朴10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娑罗子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芍药、甘草理气活血、柔肝缓急;厚朴理气宽中。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解郁宽中之效。

【加 减】 ①胁肋胀满疼痛明显者,加郁金10 克,青皮10 克,佛手10 克。②肝气犯胃,嗳气频繁者,加旋覆花(包煎)10 克,代赭石(先煎)20 克,紫苏梗10克,法半夏9克。

【处 方2】 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味。

香附15克  川芎12克  枳壳15克  郁金10克

苍术15克  白术15克  栀子10克  牡丹皮10克

神曲10克

【方 解】 方中香附、枳壳理气解郁;川芎、郁金行气活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助香附行气之功;苍术苦温,同白术燥湿健脾;牡丹皮清热凉血;栀子泻心肺之热,解三焦之郁火;神曲消食化痰。诸药同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使气郁消、湿郁解,生痰无源,痰郁自除。

【加 减】 ①夜寐不安,多梦易醒者,加珍珠母(先煎)30克,合欢花15 克。②急躁易怒,胁肋胀痛者,加青皮10克,白芍15克。

【处 方3】 六郁汤(《丹溪心法》)加味。

香附10克  川芎10克  郁金10克  苍术15克

陈皮10克  法半夏9克  茯苓20克  砂仁(后下)6克

栀子10克  莱菔子10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香附、川芎、郁金疏肝理气活血;苍术、陈皮、法半夏,燥湿理气化痰;茯苓、砂仁、甘草健脾和中化湿;栀子清肝火,化郁热;莱菔子理气消胀。

【加 减】 ①头晕头痛者,加天麻10克,钩藤15克。②胁肋刺痛者,加郁金12克,川楝子9克。

【处 方4】 自拟方。

柴胡10克  香附10克  枳壳15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川楝子9克  莪术10克  牡丹皮10克

栀子6克  厚朴10克  玫瑰花6克  代代花10克

【方 解】 方中柴胡、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使肝气得舒;枳壳、厚朴行气宽中;川芎、莪术行气活血;白芍、牡丹皮、栀子养肝阴、清肝火;玫瑰花、代代花疏肝解郁。诸药合用,疏肝理气,兼以养肝清肝。

【加 减】 ①咽喉有痰者,加陈皮10克,竹茹10克。②脘腹胀满,呃逆嗳气者,加旋覆花(包煎)20克,代赭石(先煎)20克,枳实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