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瘀血停胃证
【表 现】 胃痛如刺,痛久拒按,痛处不移,入夜痛甚,痛彻胸背,食后痛重,呕血黑便,舌底脉络紫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 法】 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处 方1】 丹参饮(《时方歌括》)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丹参15克 生蒲黄(包煎)10克 炒五灵脂10克 檀香5克
砂仁(后下)6克 枳实10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方中丹参活血兼能养血,为君药。五灵脂苦咸甘温,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共收化瘀止痛之功;“气为血帅”,檀香、砂仁辛温走窜,芳香理气,以“行药势”,与蒲黄、五灵脂等活血药相须为用,共为臣药。枳实行气消胀,配合檀香、砂仁行气以畅血,白芍养血活血,缓急止痛,与枳实合用,取枳实芍药散行气活血之义,共为佐药。炙甘草甘以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瘀久化热者,加牡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②寒凝经脉者,加桂枝6克,干姜6克。③郁热伤阴者,加麦冬10克,石斛10克。
【处 方2】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丹参10克 当归10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醋青皮10克 木香10克 桂枝3克
【方 解】 方中当归、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兼以养血,为君药;乳香、没药配伍丹参、当归以增强活血行气,功擅消肿定痛,为臣药。醋青皮、木香行气止痛,且气行则血行,与活血药相须为用,共为佐药。桂枝辛温,稍用桂枝以温通经脉,引活血行气药直达病所,为使药。
【加 减】 ①气虚者,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②郁热者,去桂枝,加郁金10克,牡丹皮10克,连翘10克。③阳气不足者,加桂枝至10克。
【处 方3】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桃仁9克 红花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15克
牛膝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柴胡6克
枳壳10克 香附10克 桔梗6克 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黄、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香附为“气中血药”,行气活血兼能疏肝;桔梗、枳壳合用,升降相因,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合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加 减】 ①久痛入络者,加全蝎6克,地龙6克。②气机郁滞较重者,加川楝子9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③胁下有痞块者,加丹参15克,䗪虫6克,牡蛎(先煎)30克。④血瘀日久化热者,加酒大黄6克,炒栀子6克。
【处 方4】 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合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延胡索10克 川芎10克 香附10克 赤芍10克
牡丹皮10克 青皮6克 川楝子9克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延胡索、川芎活血止痛,为君药。香附、赤芍、牡丹皮活血止痛,兼能疏肝清热,共为臣药。青皮、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上药共为佐药。炙甘草甘能缓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胁下胀痛,加旋覆花(包煎)10克,茜草10克。②平素脾胃素虚者,加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③久痛入络者,加九香虫6克,土鳖虫6克。④情志抑郁者,加合欢花30克,郁金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