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虚痰阻证
【表 现】 胃部胀满或疼痛,胸脘痞塞,满闷不舒,呃逆嗳气,头晕目眩,呕吐痰涎,大便黏滞不爽,身重倦怠,疲乏无力,舌苔白腻,脉象细滑。
【治 法】 健脾益气,祛湿化痰。
【处 方1】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6克
陈皮10克 法半夏9克 厚朴10克 炒莱菔子15克
焦三仙30克
【方 解】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气滞不通,痰湿内生,故见胸脘痞塞,呕吐痰涎及疲乏无力等症,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方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陈皮、法半夏、胆南星燥湿化痰,厚朴、炒莱菔子燥湿行气,焦三仙消食化滞,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加 减】 ①脘腹胀满甚者,加枳实10克,苏梗10克。②嗳气明显者,加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③疲乏无力明显者,加黄芪15克,黄精9克。④痰多者,加紫苏子10克,白芥子3克。
【处 方2】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橘红10克 炙甘草6克
党参15克 砂仁(后下)6克
【方 解】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气滞不通,痰湿内生,故见胸脘痞塞,呕吐痰涎及疲乏无力等症,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方中法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以茯苓健脾渗湿,党参健脾益气,砂仁醒脾和胃,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健脾益气,祛湿化痰。
【加 减】 ①脘腹胀满甚者,加陈皮9克,苏梗10克。②胃凉明显者,加干姜6克。③气虚疲乏无力明显者,加黄芪15克。④痰多者,加紫苏子9 克,白芥子3克。
【处 方3】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苍术15克 陈皮10克 厚朴12克 炙甘草6克
草豆蔻10克 黄芪15克 党参15克
【方 解】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气滞不通,痰湿内生,故见胸脘痞塞,呕吐痰涎及疲乏无力等症,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方中苍术味苦性温而燥,最善燥湿,兼以健脾,能使湿去而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脾气之转输,湿邪之运化,皆赖于气之运行,气滞则湿郁,故以厚朴、草豆蔻辛苦性温,行气消满兼祛湿,与苍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脾得运化。佐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脾胃之功益佳。综观全方,益气健脾兼能燥湿行气,使痰湿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加 减】 ①脘腹胀满甚者,加枳实10克,姜半夏9克。②胃凉明显者,加干姜6克。③湿甚者,加泽泻10克,茯苓15克。
【处 方4】 自拟方。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苍术15克
法半夏9克 厚朴10克 陈皮10克 砂仁(后下)6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气滞不通,痰湿内生,故见胸脘痞塞,呕吐痰涎及疲乏无力等症,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方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陈皮、法半夏、苍术燥湿化痰,厚朴燥湿行气,砂仁醒脾和胃,炙甘草健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之功。
【加 减】 ①饮食少者,加神曲10克,炒莱菔子10克。②胃凉明显者,加干姜6克。③湿甚者,加泽泻10克,茯苓15克。④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克,红景天15克。⑤大便溏者,加炒薏苡仁30克,山药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