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胃气虚证
【表 现】 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腹部隐痛喜按,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或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
【治 法】 健脾益气,除湿升阳。
【处 方1】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桔梗9克
山药15克 白扁豆15克 莲子肉15克 砂仁(后下)6克
薏苡仁20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气机不畅,气血生化不足,故食少纳差,肢倦乏力,腹泻便溏。治宜健脾益气,除湿升阳。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党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加 减】 ①大便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15克,炒山楂15克。②腹痛怕凉喜暖者,加炮姜9克,肉桂3克。③久泻气陷,加黄芪30克,升麻6克。④久泻不止,加赤石脂15克,石榴皮15克,炒乌梅9克。
【处 方2】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甘草6克
陈皮10克 法半夏6克 木香6克 砂仁(后下)6克
【方 解】 脾胃虚弱,湿自内生,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血生化不足,故食少纳差,肢倦乏力,腹泻便溏。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配伍陈皮、半夏燥湿化痰。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木香健脾行气。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之功。
【加 减】 ①大便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15克,炒山楂15 克,鸡内金10克。②腹部凉喜暖者,加炮姜9克。③久泻气陷,加黄芪30克,升麻6克。④久泻不止,加山药15克,石榴皮10克,炒乌梅9克。
【处 方3】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黄芪18克 党参15克 当归10克 白术15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陈皮9克 薏苡仁15克
甘草6克
【方 解】 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痰湿内生,气血生化不足,气虚日久下陷,清阳不升,故食少纳差,肢倦乏力,久泻久痢。治宜健脾除湿,益气升阳。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为君药。配伍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为臣药,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党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薏苡仁渗湿止泻,增强健脾祛湿之功。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用为使药。诸药合用,气虚者宜补之,气陷者宜升之,使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内湿得祛,久泻得止,则诸证自愈。
【加 减】 ①食少者,加神曲15克,鸡内金10克。②腹部凉者,加炮姜9克,肉桂3克。③久泻不止者,加山药15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0克。④腹中痛者,加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处 方4】 自拟方。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黄芪15克
砂仁(后下)6克 薏苡仁20克 炒神曲20克 陈皮10克
半夏6克 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黄芪补脾益气升阳。砂仁、薏苡仁醒脾化湿,配伍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增强化湿行气之功。炒神曲健脾和胃调中,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脾气健,湿浊祛,清阳升。
【加 减】 ①食少者,加神曲15克,鸡内金10克。②腹部凉者,加干姜6克。③湿重者,加泽泻10克。④腹中痛者,加白芍15克,炙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