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脾胃虚弱证

4.脾胃虚弱证

【表 现】 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 法】 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处 方1】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5克  紫苏叶10克  茯苓15克  半夏9克

苍术15克  桔梗6克  枳壳10克  陈皮6克

生姜6克  炙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党参健脾益气,紫苏叶解表散寒,和胃止呕,共为君药;茯苓健脾利湿,半夏消痞化湿,生姜降逆止呕,温中散寒,三者合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胃化饮止呕,合苍术芳香化湿和胃,共为臣药;桔梗利咽宣肺,炒枳壳理气和胃,升降相因,调畅气机,陈皮化湿和胃,三者共为佐药;甘草合参、苓健脾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咳喘短气者,加生黄芪15克,肉桂5克,五味子6克。②头痛发热者,加川芎10克,黄芩10克。③腹痛者,加白芍15克,青皮(醋)10克,元胡10克。④反酸胃灼热者,加乌贼骨(先煎)20克,黄连6克,吴茱萸1克。

【处 方2】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藿香10克

佩兰10克  芦根15克  葛根15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党参益气健脾,为君药;茯苓、炒白术合党参、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藿香叶、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共为臣药;芦根化湿和胃降逆,葛根生津止渴,升清降浊,木香理气化湿醒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恶心欲呕者,姜半夏9克,苏叶10克。②口渴多饮者,加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③大便黏滞不爽者,加车前草15克,黄连6克。④食少纳呆者,加炒麦芽10克,醋鸡内金10克。

【处 方3】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黄芪15克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当归10克

陈皮9克  茯苓15克  焦山楂10克  焦神曲10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甘草6克

【方 解】 方中黄芪味甘微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又可利湿止泻,共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焦山楂、焦神曲消积化湿,醒脾助运,寓消于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腹痛者,加白芍15克,延胡索10 克。②头晕者,加蔓荆子10克,荷叶10克。③咳嗽者,加五味子6克,紫菀10克。④腹胀者,加木香10克,枳壳10克。

【处 方4】 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干姜10克  党参15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猪苓10克  炙甘草6克  伏龙肝(先煎取汁)50克

【方 解】 “脾恶湿”,中焦虚寒,或因风寒直中太阴,或因寒饮伤中,发为吐泻,治以温中散寒,方选理中汤加减。方中干姜温中散寒,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为君药。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使中焦之阳源泉不竭,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湿,猪苓痛同茯苓淡渗利湿,“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伏龙肝同干姜合用,温中止泻,降逆止呕,共为佐药。炙甘草甘能补脾,合干姜辛甘化阳,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 减】 ①舌淡胖,苔白厚腻,寒湿偏重者,加苍术15克,草蔻6克。②脾虚及肾,肾阳不足者,加炮附子(先煎)6克。③呕吐清涎者,加吴茱萸3克,干姜6克。④外有表寒者,加桂枝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