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邪犯胃证
【表 现】 突然嗳气,伴酸腐气味,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可伴呕吐,舌淡红,苔白腻,脉濡。
【治 法】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处 方1】 藿朴夏苓汤(《医原》)加减。
藿香10克 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杏仁9克
生薏苡仁20克 白豆蔻6克 通草3克 猪苓15克
淡豆豉10克 滑石(包煎)10克 厚朴10克 甘草6克
【方 解】 本方主要治疗感受暑湿所致的嗳气症。方中豆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藿香、白豆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杏仁开泄肺气,通调水道;茯苓、猪苓、薏苡仁淡渗利湿;滑石利湿清热;通草使湿从小便出,水道畅通,使湿有去路;甘草解毒和药。
【加 减】 ①湿重者,加苍术12克,陈皮10 克。②嗳气频繁者,加柿蒂10克,旋覆花(包煎)10克。③湿滞化热者,加栀子10克,黄芩12克。④脘腹胀满者,加陈皮10克,苏梗10克。⑤呕吐频繁者,加生姜10克,苏叶10克。
【处 方2】 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杏仁9克 滑石(包煎)15克 白豆蔻6克 枇杷叶10克
紫苏叶10克 厚朴12克 生苡仁20克 法半夏9克
藿香10克 陈皮10克
【方 解】 本方主要化湿和胃。方中杏仁宣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利湿而健脾;紫苏叶、藿香解表止呕;滑石利湿泄热;法半夏、陈皮燥湿降逆;枇杷叶和胃降逆。诸药合用,解表化湿,和胃降逆。
【加 减】 ①寒热往来者,加青蒿15克,草果10克。②恶寒发热重者,加香薷10克。③脘腹胀满者,加枳壳10克,苏梗10克。④湿郁化热,口渴,发热重者,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
【处 方3】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藿香10克 紫苏梗10克 半夏曲9克 陈皮10克
大腹皮10克 白芷10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厚朴10克 砂仁(后下)6克 生姜10克
【方 解】 本方主要解表化湿。方中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化在里之湿浊,升清降浊,辟秽和中;紫苏梗、白芷辛香发散,芳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呃;炒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砂仁化湿和胃;生姜温中化饮和胃。诸药合用,可使外邪散,内湿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嗳气自除。
【加 减】 ①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10克,延胡索10克。②腹泻、腹痛者,加黄连6克,豆蔻10克,白扁豆15克。③头晕、头胀者,加菖蒲10克,郁金10克。
【处 方4】 六和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香薷15克 法半夏9克 砂仁(后下)6克 杏仁9克
茯苓10克 藿香10克 白扁豆10克 甘草6克
厚朴8克 陈皮10克 柿蒂10克
【方 解】 本方重在化湿解表,理气和胃。方中香薷、藿香化湿行气;厚朴、扁豆健脾行气利湿;法半夏、柿蒂、砂仁,燥湿行气,降逆和胃;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药味。诸药合用,化湿行气,和胃降逆。
【加 减】 ①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克。②四肢疼痛、酸重者加羌活10克,葛根15克。③小便不利者,加滑石(包煎)10克,泽泻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