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气滞便秘

2.气滞便秘

【表 现】 排便困难,欲便不得,精神抑郁,嗳气频作,胸闷,腹胀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 法】 导滞通便。

【处 方1】 六磨汤(《世医得效方》)加减。

木香10克  枳实10克  槟榔10克  柴胡10克

郁金15克  乌药15克  大黄(后下)10克

【方 解】 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则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木香、乌药、枳实理气导滞;大黄通便。诸药合用,能疏肝理气、导滞通便。

【加 减】 ①气郁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者,加栀子10克,龙胆草6克。②纳呆、疲倦、痞满者,加莱菔子、杏仁各10克,茯苓15克。③有术后肠粘连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各10克。④妇人经期乳胀,可去大黄,加当归10克,川楝子9 克。⑤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30克,郁李仁10克。⑥七情郁结,忧郁寡欢者,加柴胡10克,合欢皮30克,白芍15克。⑦因于肺气不降者,加杏仁10克,苏子10克。

【处 方2】 厚朴汤(《圣济总录》)加减。

炒枳实30克  厚朴15克  陈皮10克  生白术30克

半夏曲15克  炙甘草10克

【方 解】 本方有理气和胃、导滞通便之作用。方中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泻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为脾胃胀痛之主药。厚朴行气消积,加强枳实消胀除满之力。白术健脾,重用生白术尚有润肠通便之功,其与陈皮合用则可调节脾之气机,半夏曲消食宽中,助枳实消除胃中宿食。甘草调和诸药。

【加 减】 ①大便干结,排出不畅者,加决明子30克,火麻仁30克。②腹胀甚者,加槟榔10克。③烦躁易怒,肝郁化火者,加柴胡10克,黄芩12克,佛手10克。④纳呆、痞满者,加莱菔子10克,茯苓15克,鸡内金15克。

【处 方3】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大黄10克  枳实10克  黄芩10克  生白术30克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鸡内金15克

【方 解】 湿热食积,内阻肠胃,导致气机阻滞,积滞内停,气机壅塞,传导失司,故大便秘结。方中重用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为君药。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胀满;鸡内金消食化滞而和胃,共助大黄以攻积导滞,为臣药。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茯苓、泽泻健脾泻浊;白术健脾燥湿,使攻积而不伤正,重用生白术尚有润肠通便之作用,均为佐药。诸药相伍,共成消食导滞、通腑泻下之功。

【加 减】 ①食少纳呆者,加莱菔子10克,神曲10克。②腹胀痞满者,加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③食滞化热者,加黄连6克,蒲公英15克。

【处 方4】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加减。

柴胡10克  黄芩15克  枳实15克  大黄(后下)6克

白芍15克  陈皮15克  虎杖15克  半夏9克

甘草6克

【方 解】 本方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方中重用柴胡疏肝理气,和解少阳,为君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共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虎杖泻热通腑,加强大黄的泻下之力;半夏和胃降逆,共为佐药。甘草和药为使药。

【加 减】 ①口苦、胁肋胀满者,加栀子10克,牡丹皮15克。②目赤头痛者,加菊花10克,栀子10克。③失眠焦虑者,加合欢皮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