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反映了人类的思维和观念,是文化的载体。随着国家间交流的日益密切,语言间的接触也日益频繁,这也导致了语言的变化。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更是如此。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中国人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获得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育者,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通过英语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跨文化技能娴熟、国际视野宽广、中国情怀博大、专业基础宽厚、国际规范熟悉的国际化人才的使命,而建设科学、完善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针对教育部启动的高校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已有资源,本书积极探索建设科学、综合、立体、有机的新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对接院系的专业需要,助推学生的英语技能发展。
本书研究高校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语言技能训练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为理论指导,以“问题解决型”“任务型”的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模式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进行个性化、自主式的研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力求达到更高要求。高校英语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对传统高校英语课程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其“研究型”的理念融进了整个课程体系各课程建设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