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口语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多数高校受到学时限制或者师资队伍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口语课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以包含听力和口语为教学内容的听说课上进行。然而,尽管这样,学生的听说课程所占比重几乎仅为读写课程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对口语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依然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此外,在英语课程考试体系中,对口语尚未制定一套正规、细致的测试方式和评分细则,即使是专业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考察,不计入学期总成绩,使得学生积极性不高,容易忽略口语。

(二)口语教学方法落后

在很多高校中,听说课相对于精读课而言属于辅课,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培养学生听力的能力,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这使得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组织课堂讨论的时间很少,学生很少甚至是没有机会真正锻炼口语,教师处在课堂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处于被动的位置,很多学生只有知识的输入,却无法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而口语则需要实践才能进步。由此可见,传统的授课形式已不适合英语口语课。

(三)跨文化意识薄弱

口语能力作为输出能力的一种,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跨文化意识的体现。如果跨文化意识薄弱,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就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观点,就会造成歧义、笑话甚至误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在学生口语交流过程中也反映和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口语课上不仅是因为自身基础薄弱而很少开口,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害怕”和“害羞”。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口语不好,碍于面子,害怕在同学老师面前犯错误,害怕出现一些低级错误遭到同学的嘲笑,因此选择在口语课上“保持沉默”而不是“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