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结合的原则

四、宽严结合的原则

所谓的宽与严是指如何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也就是如何处理准确和流利之间的关系。外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学生从开始只懂母语,一直到最后掌握一种新的语言系统,需要经过许多不同的阶段。从中介语的观点来看,在各个阶段,学生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过渡性语言。它既不是母语的翻译,也不是将来要学好的目标语。这种过渡语免不了会有很多的错误。传统的分类方法将错误分为语法、词汇和语言错误。语法错误又被进一步分为冠词、时态、语态错误等。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基于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使用。对于各种错误的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通过对于这些错误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策略,其实这些策略也正是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迁移。第二个原因是过度概括。学习者根据所学的语言结构做出概括,然后去创造出一些错误的结构。

对待错误,有两种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种极端是把语言错误看得非常严重,“有错必纠”。这些人的理由是学生正处在英语学习的初期,一定要学到正确的东西。如果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听之任之,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过来了。结果在学生讲英语时,教师往往会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他们十分害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不敢开口讲话了。另一种极端的做法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视而不见。这些人的理由是熟能生巧,只要多说就能慢慢自我克服这些错误。这类教师强调的是学生语言的流利程度,结果导致学生毫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错误是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出错—无意识错误—出错—意识错误—出错—自我纠正错误,是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的必经之路,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达到流利的程度。因此,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而且要耐心地倾听学生“支离破碎”的英语,并给予纠正指导。一方面教师要坚持用正确的语言熏陶学生;另一方面,当学生的语言错误影响到信息的传递时,要在鼓励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纠正,从而保证以后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宽严结合的方法。当以交流为目的时,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当以语法学习为目的时,则采取严格的态度。这样宽严结合,既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又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宽严结合的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准确和流利之间的关系。“没有准确,流利就失去基础”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这种说法只是强调了准确的重要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强调准确性,又要重视流利程度”。我们可以区分两种情况:对于初学者,不要过分纠正其语言中的错误,而要更多地鼓励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对于中等以上的学习者,可以适当地纠正其语言中的偏差,但是要以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换句话说,越到高年级,越要强调准确性。此外,在写作文或在课堂上演讲时,则应该强调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