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一)全体性
强调全体师生的参与。参与教学是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的参与,而每个学生,都应该是积极参与的主体,都不应该被忽视,老师对待他们不得有别。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老师的参与不是指某一个老师唱独角戏,是要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就教学经验方面互相取长补短,了解学生情况。
(二)全面性
强调师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全方位的参与。教学是一个过程,有很多环节。学生参与教学,就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在课前(课前参与),学生与老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在课中(课中参与),学生以提问、讨论、回答等形式介入教学;在课后(课后参与),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继续探讨存在的问题、参与实践或实训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向教师、学校领导等提出教学建议等,对教学实施监控或干预。
(三)开放性
强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教学要想有效果、出成绩,就得有方法,但无统一、固定的模式。哪怕对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开始前,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教学设计,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参与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课后学习中,除已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学生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但不局限、拘泥于教材。学生通过参与,把自己的个体经验与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来自其他资源的知识综合起来。参与式教学中采用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备课和上课,学生也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评价主体不只教师,还有学生自己和社会等,评价是公开、公平、客观的形成性评价。
(四)合作性
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师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就是他们之间平等合作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智慧和思想的交流。
(五)生成性
强调学生自主地建构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教学,吸收和理解来自课内、课外的知识,主动构建、生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这种生成是动态的生成。
(六)宽容性
强调师生应该相互具有宽容心。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允许学生自主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对学生的反对意见和错误的言行给予包容。对此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