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的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参阅各种语法专著和教科书。但不少语法书中对语法理论和语法规则的阐述,往往过于概念化、原则化,有时还应用大量的考证。如果我们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于不顾,把这些概念化、原则化的东西,甚至把大量的考证照搬上课堂,教得可能很轻松,学生则会感到难于理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学生易于接受或经过努力可以理解的方法,对那些概念、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尽量使用熟的词语和例句,力避考证法。
对于中国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的语法术语,也可采取以上分析的办法,同时可以用更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还可以辅之简明的图表。现在完成时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现在完成时又分完成用法和未完成用法两种,就更加难理解。如果我们画出一幅简明的图表,从某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可延续,某些则不可延续,再从动作完成的时间以及对说话时的影响把其中的完成用法俗称为“影响用法”,而把“未完成用法”俗称为“延续性用法”,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在语法教学中,有些学生语法规则记得很牢固,但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会下笔有错句,开口说错话。原因在于这些学生不懂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环境下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现在许多国家盛行情景教学法,同时语法流派又出现了交际语法。我们可以把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的某些内容和方法引进我们的语法教学。可以说,标准的祈使句没有一点语法毛病,但如果要请到家做客的不太熟悉的人把门关上,用祈使句就大错特错了。
语法教学中比较方法的运用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识别和运用能力。比较可以分几个不同的层次进行。首先是语法体系内部有关联内容的比较,如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几个将来时间表示法,几个非谓语动词,一系列情态动词等,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语法书中虽有比较,但都较概括。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些容易混淆的内容,从基本意义、引申意义、用词限制、句式搭配、使用场合乃至修辞色彩和语体区别做既详尽又突出重点的比较。
其次是形似句的比较。如果我们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有利时机,经常引导学生做以上这些比较,势必会提高他们的学习警觉性,培养他们的钻研兴趣和能力,其作用可以超出语法教学的本身范围。
最后一点,因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的高校英语教师,所以我们除了向他们传授语法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对他们将来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责无旁贷的。所以在进行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语法教学本身的规律和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我们自己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科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和语法规则的简单罗列。第二,在讲授某项语法内容时,特别是重点内容时,可向学生做高校语法教学方法的提示,例如向他们指出,大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可能碰到什么问题,典型错误是哪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纠正等。有时甚至为他们设计出高校教学方案的框架,或指导他们自己设计出这种框架,进行适当的讲评。还可以结合与高校挂钩的活动,组织学生到高校里去听课或参加批阅大学生作业,直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作业情况。
对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语法课的考查方面。过去的考查多偏重知识性,如重视术语、句法的分析等,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方面应有所改进,具体来说,在考查内容上,在考虑相当覆盖面的前提下,要做到突出重点内容;在考查形式上,要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可多出些改错题、句型转换题、自由填充题以及英汉、汉英翻译题等,根据需要和可能,甚至可以布置短文写作题,检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