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转变。鉴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应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教学理念对组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一般认为,建构主义思想是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基本观点是强调学习者基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的经验及意义,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建构主义学者看来,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主体,学习依靠人们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和合作;学习高度依赖于产生它的情境,与此同时,建构主义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重视四种学习方式——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进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则是贯彻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活动可利用的时间及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加上全球互联网所提供的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也使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平添了多种可能。如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而有效地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学应分为课堂教学和计算机网上自学两种相互补充的方式。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今,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全面推广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单纯凭借这种新教学模式很难解决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无法马上承负起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赋予的历史重任,应结合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对高校英语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二)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结合
知识是人们永无止境的探索,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建构主义对现代教学论的冲击在于它动摇了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高校英语教师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承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在使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过程中建构英语语言知识,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此外,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承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认识,使英语教学不仅在课堂中进行,而且延伸到课外。为在高校英语教学环境中实现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的课程转换创造条件。
(三)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纸笔模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网络辅导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并且在教学中应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建构主义思想作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指出学生不应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输出的或书本的知识信息,而是要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即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备课讲课,并且习惯于讲精、讲细、讲透;学生则习惯于机械地理解记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极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现代网络技术的介入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定冲击。学生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根据自身知识组成情况,选择配套的网络课程学习,这就使英语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朝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因此教学模式必须围绕学生实际需求做出相应改变。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此转向的目的就是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者地位,转向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的促进者,指导学生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英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建构课堂教学和计算机网上自学的教学模式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应结合教学的现实要求,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知识点教授,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和网络交互技术,融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一体。课堂教学是在一个相对单一的、闭塞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拓展教学空间和课堂知识点操练环节,尽可能多地开展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际,在实际操练中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设计真实、复杂和开放性的语言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幻灯片或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影像资料,使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相互交融,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对课堂知识点加以扩展。网络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利用计算机网上自学成为可能。网络信息直接指向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他们可以“控制”学习媒介和“课程”的程序,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学习是非线性的和无连续性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教师根据特定目标和特定学生,设计不同的网络课程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学习者借助计算机的自主学习就不再需要中间环节,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自己未来设计的需要,自主、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网络所提供的超媒体、超文本信息,以及跨学科、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链接,构建起了使学习者走出高校英语课堂、融入社会实际英语使用情境的内容体系,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计算机网上自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被赋予了个性化、自主化和协作化等特点,这是更符合现实人才培养需求的变革,也是《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多媒体教学要求的全面体现。
(四)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学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重视四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和途径,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稳定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
(五)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自主学习
多媒体网络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造了现代教学环境,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淡化了“教”,强调了在现实环境中的“学”。教师宏观规定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和选择语言项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输出的或书本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在原有旧知识基础上增加、积累新的知识。那么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有关英语学习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英语新闻、英语论坛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自行选择学习内容。网络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为学习者创造优化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来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大面积挖掘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环境中学生进行的是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需要选择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过程和空间,设定学习目标,不断做出调整,决定学习进度;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级别和水平的学习材料,或侧重词汇语法,或侧重听说训练,从而达到强化自己所学知识和所掌握技能的目的。
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探索式学习具有激发性。语言学习是积极体验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去探索和建构语言的意义,因此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非程序式的、非事先设定的活动。建构主义侧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实行发现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自行体会和发现,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活动。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由教师统一控制,不再像课堂教学那样强调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和正向思维。学生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在学习中能更多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独立的思维,因此,除了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与经验外,更加看重创造性学习。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使人的思维得以激活,从而激发出创造的欲望。学生在借助计算机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去寻求、研究,进而建构语言的意义,这就是一种探索式学习。对一切新学习模式、新知识的开放也促使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改变自我的思维结构,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要学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会独立使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形成一种不断探索、创新的思维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在网络环境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网络学习系统中设计的真实、复杂和开放性的语言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资源,再具备妥善处理这些信息的意愿,就可以真正实现培养自我探索式学习的目标。
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助于情境式学习。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感知的语言才会更加具有完整性和意义。这些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一方面因丰富多彩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网上“电子畅游”世界,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自主视听或观看原版英语电影,以亲身的探索经历构建坚实的图式基础,在网络创置的语言情境下建构自己的目标语知识,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下载有利于创造情境的资源,丰富高校英语的课堂教学。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培养阅读、听说、写作等技能,强化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高级语言思维能力,将全球的知识信息连接起来,提供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把娱乐性、参与性强的网站引入教学内容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此外,英语电视、英语新闻和各类国际活动的英语直播,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电视英语中心,等等,都为语言学习创造了极好的语言情境,保证在较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英语语言技能,在现实的语言体验中内化语言知识,形成并不断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助于合作式学习。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学生应构成一个生态化的高校英语教学环境,使三者在整合的教学情境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转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行为活动或经验中建构的,是逐步显现的、情境化的,学习就是知识建构、解释世界和建构意义。语言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和传递知识过程,是通过语言建立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对话关系。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凭借各自的经验,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再是学生等待灌输的知识接受站,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学中的对话已不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的应答,师生互动课堂、生生互动“社区”、生机互动“在线”等教学环境的创建应运而生。在课堂、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网络虚拟空间三维环境中,所进行的师生、生生、生机间的英语互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协调,而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探索、实践与合作,在做中学、探中学,逐渐完成对语言使用规则的认知和外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专题的准备和讨论,所有学生均被要求参与某一专题的准备和陈述,并设置自由提问环节,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语言交互途径,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在线交流等学习模式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信息实现互动合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人人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转变不仅是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引起的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更重要的是引发外语教学理念的一场变革。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优化了外语教学资源的环境,提高了个人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改变师生角色。更注重“学”而不是“教”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和培养我国学生迫切需要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