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基础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在目标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以与习得母语相同的方式学习外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可理解输入指学习者接触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其难度应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即“i+1”。其中,“i”是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符合“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即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或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过程建构起来的统一体;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组织、指导和协助作用。
输入假说与建构主义的相互补充是探索优化现代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果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两者都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获得的基础性作用。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的交互合作性以及学习目的的实践应用性,这弥补了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的不足。
网络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和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是输入假说和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网络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图文声像并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尤其在网络多媒体创设的英语听力教学环境中,鲜活的色彩画面、逼真的动作声像以及生动形象的话语场景等,给学生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帮助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记忆的角度来看,人们对动画的记忆最强,图片次之,文字最弱。因此,利用网络多媒体声、光、色、影、形俱全的优势,将静止的图片设计生成声音优美、色彩明快、形象活泼、动作有趣的画面,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