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结合高校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中十分突出的一点是:面对写作题目,学生无话可说;千辛万苦写出的文章却难逃内容空洞、语言匮乏的通病。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
(一)心理障碍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害怕写作。一方面,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费时多、见效慢;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然而,当他们被要求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却常常因缺少词汇和基本写作技能而感到困惑。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畏惧情绪,产生信心不足的心态,进而把英语写作看成是一个死板的任务。他们往往不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教师搞好写作训练,反而产生消极逆反的心理。毫无疑问,这又反过来严重削弱了写作训练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写作基础
写作基础主要是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在这方面,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词汇的匮乏。不少学生在需要用语言表达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写出来的句子总是令人费解。此外,其他一些语言错误、语法错误、词汇搭配错误、拼写错误以及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也比比皆是。这种语言表达手段的匮乏和错误,反映了学生缺乏词汇的积累和英语句式灵活运用能力的不足。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随意编造句子,想方设法地去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结果却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式英语。
(三)写作技巧
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这主要表现在写作动笔前不审题、不构思,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根本做不到主题、段落和句子之间的整体连贯性;另一方面,学生过分注意每一句话的单词拼写和语法,忽视了前后句子的衔接,于是整篇文章显得断断续续,主题模糊不清,这一部分学生又不懂得如何修改文章。
(四)写作内容
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十分贫乏,思路不开阔。这反映出他们思想不活跃,缺乏观察和思考。通常情况是:很多学生每次看着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审题审了半天,可头脑一片空白,根本就是无话可说。最后即使勉强有了一个“成品”,也只不过是词与句的单调、平淡的堆砌之作,并没有实际内容,显得苍白无力。
纵观整个写作过程,学生的写作活动无时无刻不是在教师完全而绝对的控制和支配下完成的,很少有自由创造的空间,纯粹就是机械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长此以往,写作活动就会沦为“集体工厂”里的流水配置和批量生产,使学生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处于一种严重的“失语”状态。究其根源,学生其实缺乏的是知识的不断输入、构建和储备。而写作正是语言的输出过程,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的输入,那么写作效果必然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