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词汇学习的作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离开词汇,语言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而翻译被当作语言学习的一种手段,成为语言课堂的主要练习形式之一。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了解英语词汇在母语中的含义会使学习者获取一种参照,从而理解并自信地使用该词。词汇学习涉及很多方面,它包括了解词源、内涵、搭配、修辞用法、同义词等。但有关母语词汇习得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掌握一个词并不意味着要掌握这个词的所有因素。也就是说,母语的词汇习得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从孩童时期一直延续到其成年。例如,人们都理解,也会使用“折磨”“机器人”“权力”“集体主义”等词,但能真正透彻了解这些词的词源、内涵的人不多。事实上,如果真要等分析透彻了这些因素才算掌握了一个词的话,那么人们也许永远也学不会说话。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安全感,即需要了解词的准确含义。翻译就能让他们产生这种安全感,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准确意义的过程,不管原语词的语义有多复杂、文化内涵有多深厚,译者都要在母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法。通过翻译,学习者即能理解词的准确含义,从而能安全、有信心地使用这些词汇。
(二)对于某些词汇,如科技词、专有名词或是有绝对目的语对应词的词语
掌握其母语对应词是最佳途径。学习者通过母语便可彻底领会这些词的内涵和外延。而查找其外文定义不仅费时,而且还可能会被误导。
(三)翻译能帮助译者更好地记忆词汇意义
首先,翻译时译者必须对词汇意义进行猜测、查阅、斟酌和比较,这整个过程无疑会使他对该词产生较深的印象。这显然要比在词汇表中记忆词汇的效果好得多。
其次,在寻找目的语中具有对等意义的词时,大脑将激活许多与之在拼写、读音、意义等方面相关联的词语。总的说来,对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本族语者都是通过上下文在特定的专题下来学习和记忆词语的。如果我们说词汇学习最好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进行,那么翻译将是学习词语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任何翻译都无法脱离具体的语境来进行。通过翻译,或者说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学习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
1.根据语境猜测词汇意义
从语境中猜测词汇指学习新词汇,特别是发现新词汇意义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文章中的语法结构,语篇中重复、指代和平行等现象均可为理解新词汇提供线索。
2.根据语境掌握词汇的语法知识
词汇和语法有本质上的联系。一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只有在语法规则的支配下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语法分析也是以词汇资料的积累和语言档案的建立为基础的,脱离具体语言现象进行的语法分析等于空谈。只有将词汇和语法紧密结合,才能对语言进行最完整、最科学的描述。
因此,词汇学习包括理解词汇意义和掌握词汇语法,或称解码和编码、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偏重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算是掌握了该词。例如,只理解forget和present的意思为“忘记”和“现在的,在座的”,但不知道forget to read the book和forget reading the book以及present members和members present中两词含义的区别的话,就不算学会了这两个单词。
由于翻译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进行的,词的句法特征和各类搭配展现得一清二楚,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然就学会了词的语法。
3.根据语境记忆词汇
学习新词汇是第一步,而记住这些词汇则是第二步。在具体的语境中记忆词汇比从词汇表中记忆词汇有效得多。人们对事物记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脑对信息处理的深度。对孤立的词的重复是一种低层处理,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处的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一种较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较好;而将词的意义与句子的意义结合起来则是一种最深层的意义,记忆效果最好。
4.根据语境了解词的语域
语域指的是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翻译除了考虑词的意义以外,还要分析很多与情景有关的因素。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主要包括年龄、社会阶层、教育背景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具体词和语法结构的选择。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认真分析原词交际产生的背景: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读者对所传达的信息的熟悉程度如何;涉及哪些文化因素;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对语言的语域认识就加强了。因为“语域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词汇来表达的”,但不是通过单个的词,而是通过几个词的组合来实现的。因此,认识词汇的语域最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进行。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交际,翻译的单位是语篇。翻译中除考虑词汇本身的意义以外,更需要考虑词汇的交际意义。因此要使翻译在外语语言学习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就要将翻译视为交际行为和手段。在利用翻译学习词汇时,无论是在选材还是在分析译文时,我们都应首先着眼于翻译的交际功能。
翻译既能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掌握其用法,又可提高学习者的交际水平,并在所提供一定的语境中,从各个角度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词汇学习。